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强化七大举措打造精准资助育人工程
2023-12-22 15:46:00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强资助育人工作队伍,运用“精准思维”做实做细学生资助工作。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经济资助的基础上,把“心理疏导”“感恩教育”“励志成才”“职业规划”等融入资助工作,以成长成才为价值导向,构建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的“成才型”资助育人体系,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一、强化育人目标 推进资助育人项目建设

  学校资助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加强受助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的培养。在教育形式上,线上与线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注重创新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受助学生在德育教育教学中的主动主体作用,注重其参与感,调动其主动积极性,通过思政课堂、走访红色教育基地、新媒体宣传引导、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受助学生参与德育教育,使受助学生感知和认可德育教育,从而形成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的凝聚力。结合新生入学、奖助学金评审发放、毕业生离校等时间节点,紧密围绕“资助育人”这一目标,统筹做好“助学·筑梦·铸人”征文、“优秀学子回母校”等资助育人各项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育人活动形式,致力打造以“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服务”为目标的资助育人品牌活动。

  二、强化培训指导 推进资助育人队伍建设

  学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培训班,邀请思政专家和资助育人专家到校讲学,依托我和我的夜校辅导员夜学平台,常态化指导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升资助工作理念和能力。同时,选派资助工作专员参加省高校学生资助业务系统操作培训,指导辅导员高效完成相关信息审核。引导各学校形成辅导员研讨会制度,及时探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通过一系列培训与交流,打造一支品质优秀、业务过硬的资助育人队伍,保证资助育人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精准思维 确保资助举措落实落地

  学校通过查看学生档案、座谈交流、一对一谈心谈话等方式,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成长发展需求,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型资助计划。今年以来,我校评审并发放高职国家助学金6177人次;中职国家助学金240人次,免学费1937人次;对3983名贫困学生进行了校内资助帮扶,直补到学生银行卡账户。定期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分析贫困生学习短板,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每学年开学伊始启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通过入学缴费、困难认定申请等情况摸排,建立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

  四、强化心理辅导 彰显人文关怀

  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脆弱或存在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的问题,学校把资助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团队心理辅导等集体活动不断提高困难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他们消除不良认知,准确定位自我,走出心理阴影,帮助他们树立符合党和国家要求,以及自身发展需求的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五、强化感恩教育 厚植爱国情怀

  学校大力强化实践教育,突出情感体验,通过团课、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社区、访贫困、助老幼,在行动中真正实现精神脱贫。每年组建的资助政策宣传队,同学们在走访宣传中团结协作,完成了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角色转变,锻炼了实践能力,成为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大使”,为教育扶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六、强化励志教育 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高校资助工作主要包含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和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对贫困学生主要给予生活上的支持,对于优秀学生尤其是获得国家奖学金学生则运用表彰先进、开展事迹分享会等方式,强化榜样引领教育。通过榜样人物评选和宣传活动,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子。他们克服了家庭经济困难,勤勉学习,钻研专业,热心公益,投身实践,在国家和学校的帮助下,用智慧和汗水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传播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成为了同学们竞相学习的榜样。

  七、强化职业规划 助力青年学子成才

  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未来职业规划方面的意识比较浅薄,为了引导他们及早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学校积极开辟发掘多种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同时,积极拓宽校外的渠道,专门搭建了精准就业信息推送平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精准提供就业信息,向各大企业举荐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帮助他们真正脱贫,摆脱家庭经济困境。(来源: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作者:刘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