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 教育强国大家谈
2023-06-30 21:03
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政务新媒体推出“教育强国大家谈”专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努力回答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一起来看3位专家的观点——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刚文哲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的要求,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抓手和重要先手棋。

  目前,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已经进入重要战略发展阶段,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拓展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范畴,从贡献力、服务力、支撑力和国际竞争力四个维度切实服务好教育强国建设。

  一是聚焦时代发展需要,提升教育的贡献力建设。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开展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知识需求。

  二是聚焦中国具体实际,提升教育的服务力建设。聚焦国计民生中的重要课题,以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概括、凝练、解释中国实践,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气派,引领未来发展。

  三是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教育的支撑力建设。通过创新学科知识体系,带动社会经济、文化成果、知识水平的不断升级;建设高质量的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建设水平。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项目,增加国际影响力和参与度。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石中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树立文化自信和建设教育强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树立文化自信,树立并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树立建设教育强国的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树立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是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是坚定“四个自信”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生动体现。

  树立和坚定建设教育强国的文化自信,要唤醒文化自觉,开展文化自省,促进文化自强,增强文化担当。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要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的深厚文化土壤和磅礴文化力量。文化自省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和要求,要对影响教育强国建设的消极和负面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文化自强是文化自信的根本表征,教育强国建设要自觉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传承好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担当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教育强国建设要大力弘扬文化担当精神,做好古今贯通、中外融通和守正创新的工作,深刻总结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经验,以教育文明再造服务中华现代文明新格局、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刘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奠基工程,是一个根本性、战略性问题。

  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导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是解决新时代人的现代化问题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系基础。要重点加快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战略布局,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二要系统优化教育结构体系,建设“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要把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努力构建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布局大中小幼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置于人才培养中的核心、首要、引领性位置,建设中国特色实践性人才培养体系。

  四要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把数字化提升到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来指导建设新型教育体系。正视数字文明时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变化,正视万物互联条件下教育与学习实践的变化,把数字技术的体系化发展及其对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人类活动结构的深远影响及时反映到教育结构体系的变革之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