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3日,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举办的,以“如何破解肿瘤患者就医困难”为主题的线上研讨会成功召开。近200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及媒体代表与会。
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惠沼沼主持。
致辞环节,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教授首先对在疫情期间帮助、支持团队建设的专家、老师,以及为课题攻关不懈努力的研究生团队表示感谢,同时对西安疫情攻坚战中全国人民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其次,交大公共卫生学院在疫情之间成立的“疫情防控心理伦理政策”联合课题组涉及了心理、伦理、法律、公共政策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需要各位专家同仁的协同努力,为解决疫情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最后,希望团队学生作为医学生、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员,为疫情防控做出更坚毅的努力。
专题汇报环节,来自公共卫生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候怡菁、何丹丹、崔萌、王珣,博士马梅、范亚慧,博士后于莲、惠沼沼,交大二附院杨慧,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丽红就已启动的包括新冠疫情期间针对护理人员、核酸检测人员、医务工作者的志愿服务、大学生群体、社区志愿者、居民就医等群体开展的课题研究进行了简要汇报。
于莲博士后对新课题——“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西安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肿瘤患者就医困难及其解决路径探索”的研究思路及问卷设计进行了详细汇报。
讨论环节,多位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深入剖析肿瘤患者就医困难问题,为课题研究出谋划策。北京大学医学部丛亚丽教授认为研究可以量化调查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纳入对比讨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聂建亮副教授提出:此项研究不应当仅仅是描述现象,需要重点讨论疫情期间就医困难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解决,核心问题是路径的探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李金娜提出:肿瘤患者、透析病人、孕产妇等相似患者都面临同样情况,分层分区管理可以实现更好的就医。云南财经大学蔡昱教授提出可以考虑将所有患者按照基础慢性病、急症患者,肿瘤、透析等进行分类讨论会更全面一些。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曹永福建议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深圳市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吉萍提出建议:问卷数量应进行阶段性质量考核,提高其他区域应答率,反思样本代表性,及时作出调整,量化指标与质性问题相结合。《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教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课题申请还需打磨,文章撰写还需要理论支撑;二是课题立意要高远,要进行宏观讨论并指导实践;三是所有课题要平衡“过去总结”与“未来展望”二者关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党变玲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志愿者工作的岗位与具体经历,希望尽早看到王团队课题的成果指导实践。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孙长青院长提出要把握好不同研究方向与课题的质量。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尹梅院长建议建立 “导师池”,求精不求多,帮助学生解决科研各方面问题。西安交通大学邓景元教授分享了自己团队在疫情期间所做的线上健康管理工作,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民众,让大家获取更加科学的信息。陕西省职业病防治院刘峰院长指出,肿瘤患者的人群选择具备周期性与持续性的特点,建议可以聚焦到“恶性肿瘤”,更加有针对性。同时要注意患者依从性问题,特别是肿瘤患者的隐私需要保护,将患者、家属、主治医师三者结合起来。
总结环节,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张金钟认为:今天的会议是针对疫情防控的又一次医学人文研究研讨会。中国防控疫情是伟大的道德实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实写照。前几天,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对中国防控疫情的“动态清零”策略给予了肯定。我们医学伦理学领域、医学人文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是中国防控疫情实践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我们不是“观众”,是“剧中人”,我们要从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学的角度为防控疫情做出应有的贡献。诸多专家、学者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从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医学社会学、公共卫生政策学等诸多学科思考总结防控疫情的经验,研讨更加有效防控疫情的方法、路径,很有意义。从这些课题研究来看,不仅数量多了,质量也再提高。希望项目主持者将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思考项目的顶层设计、构思、方法,提高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使预期成果解决疫情防控中问题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更显著。
今天的会议还有一个效应,就是发展医学伦理学、发展医学人文学科。防控疫情是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难得机遇。有许多新的研究可以立项,比如防控疫情下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叙事医学,疫情防控与年轻医务人员、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疫情防控中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医院道德建设与医院党建研究。还有一些长期研究的问题可以深化,比如防控疫情下医患共同体建设等。同时,当下的医学伦理学乃至医学人文学科研究要形成“合力”,要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研究生、专家学者的研究要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紧密结合,要围绕解决共同问题开展多地专家学者的合作,这将形成一个趋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