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胡建波:有效应对人口变化趋势,促进陕西经济社会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25-01-21 08:49:00
西安欧亚学院

  近年来,陕西人口形势呈现出复杂且深刻的变化。

  一是出生人口锐减。1990年峰值77.2万,2000年起维持在40万上下,2020年以来下滑加剧,2021-2023年仅为31.2万、29.1万和2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连续两年为负。2045年之前大概率在30万人以下低位,且下滑趋势难止。同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2000年10%上升到2023年21.6%。

图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陕西各市统计数据

  二是省会西安人口持续流入。“六普”到“七普”十年间,全省仅西安、榆林、延安三市人口正增长,西安净增448.51万人,增幅52.97%,其余七个地市均为负增长。“七普”后,西安人口增速放缓但总量仍在上升,2023年达到1308万人,全省约1/3人口生活在西安,其他地市人口均在减少。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是西安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支撑。

  三是学龄人口波动明显。全省小学入学人数从2000年68.22万下降到2012年37.89万,然后触底反弹,2018年达到峰值51.36万,且2025年之前都将保持在此高位上下,之后逐步下降。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外省学龄儿童迁入,尤其是2017年西安户籍政策放开后,全省小学入学人数比六年前出生人数多出10-13万。

  总体来看,少子化、老龄化、中心城市人口流入相互叠加,人口数量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一是人口红利消失。未来劳动力储备减少,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人口占比将逐步下降。人口流出地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空心化风险增加,流入地面临资源环境、城市管理等挑战。

  二是社会保障难度加大。人口流入地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面临较大供给压力。流出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增多。养老金、医疗保健、养老设施等支出将大幅增长。

图2 图片来源:陕西网

  三是教育发展失衡加剧。西安人口集中流入,学位紧张,其他地区教育资源过剩或闲置,学校布局结构性矛盾突出。名校周边新楼盘聚集,占地太小,发展受限,如西安远东一中学生3431人,占地仅23.7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城市学校面临大班额问题,郊区和农村学校面临生存困境。

  人口集聚、“大城大业”是空间经济学公认的规律,能够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要素回报均等化,实现“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如世界超大城市东京圈2021年人口占全日本1/3,GDP占39.2%,面积仅占3.5%;美国东、西海岸和南部地区所占面积很小,GDP占全美50%。我们需要树立“人民中心、全局视角、协同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教育移民”对人口集聚的关键作用,促进全省经济总量增长,实现人均收入、生活质量等均衡发展。为此建议:

  一、着眼“大城”,重构全省经济发展格局。用好西安“大城大业”的潜力和优势,超前谋划从1300万到1500万甚至1800万的超大人口规模和城市扩展态势,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提升经济发展的韧性和质量。人口净流出城市转变唯GDP的发展观,优先考虑民生福祉,重点发展本地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立足全省,打破按行政区域平均分配资源旧格局,实施“钱随人走”模式,根据城市承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任务,配套财政资源。人口集中区域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人口流出区域减少财政支出,逐步缩编减员。

图3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区

  二、强化统筹,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将人口作为面向2050远景和“十五五”规划的先导因素,成立“人口、社会、教育与资源统筹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人口变化趋势和需求研究。优化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缩小区域间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差距。保障平等就业权利,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三、聚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转变“重投入、轻需求”教育政策导向,实施教育质量综合改革,引导学校从“重硬件”向“重软件”转变。加大西安等城市基础教育投入,确保学位充足,以优质教育巩固人口吸引力。打通行政管理壁垒,统筹调配不同学段、学校间校舍资源。加强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利用在线教育、教师交流、联合教研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优化城市入学政策,落实学区入学租购同权,保障城市内部入学机会的公平性,增加教育对人口的吸引力。

图4 胡建波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

  (本文为陕西省政协常委,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建波在2025年1月17日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