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诈骗现象也成为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犯罪分子利用手机和互联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案例频发,各种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式层出不穷,严重危害社会网络治安和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提高学生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及自我防范意识,遂宁市河东实验小学校开展了以“防范电信诈骗”为主题的专项活动。
主题班会
在班会课上,老师们当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特点、形式和危害,从冒充QQ好友、盗用微信、电话;网上充值币、购买点卡、游戏账号;网上中奖信息等具体诈骗手段,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告诫与提醒,并告知学生该如何识别与防范这些违法诈骗行为。同时,让孩子们在校学习相关知识,回家之后,将所学、所知的告诉家长,通过小手牵大手,提醒家长们也应谨防电信诈骗。
开展防范诈骗宣传教育活动,既引导在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防止上当受骗,构筑坚实的思想防线;又通过学生穿针引线,形成家校共同防范电信诈骗的协作机制,提升防范合力,确保家庭财产安全。
防范电信诈骗小贴士
01、关键信息要保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随意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02、可疑链接不要点
收到含有链接的短信一定要多加留意,短信中可能含有钓鱼网址,不要点击短信中的可疑链接,不在陌生网站输入个人重要隐私信息。
03、天上不会掉“馅饼”
凡是以“中奖”、发放补贴、申领助学贷款为名向你索要手续费、税费等金钱的,或要你转账汇款的,一定是诈骗。
04、“安全账户”不安全
包括公检法机关在内的任何单位都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提到“安全账户”一定是电信网络诈骗。同时,要确定对方单位的真实性,需要拨打有关单位的客服电话或者对外电话,而不是由对方转接,也不能凭借对方号码显示的是该单位对外公布的电话号码就简单确定,因为犯罪分子经常使用改号软件,将自己的号码显示为银行、银联或者公检法机关的对外电话。
05、网络聊天要谨慎
QQ、微信等聊天过程中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以防遭受木马攻击。在与好友聊天中涉及借款、汇款问题时,要设法核实对方身份,与其电话联系,确定身份真实后再做决定。如果自己的QQ、微信被盗,要及时通知亲朋好友,防止他人上当受骗。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