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高教前沿》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原书记董发勤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分享了观点。
中国教育在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需求,您认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最关键的是什么?
董发勤:我们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的发展阶段,这对我们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需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无论从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方面,都应该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来展开。
当然,围绕重大需求的相关工作展开后,传统的专业或新兴的学科专业都面临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问题。面对新型的国家战略需求,尤其是资源类或环境类、能源类的专业人才培养,我觉得应该优先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要针对国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对我们的学科方向和专业内容,包括新专业的设置等,进行有效的、有力度的、高质量的调整和建设。
第二,对传统的一些学科和专业建设内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和再造。比如,围绕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作为指导,把传统的学科体系和知识课程体系,在新的地球系统观的理念引导下,进行全面塑造,打破学科和专业之间,特别是跨专业之间沟通不畅或学科专业面过窄的局限。紧密围绕国家所面临急需解决的重大工程问题,比如围绕“双碳”战略来寻求新型的资源和能源,围绕“绿色工业工程”寻找能够支撑绿色工业过程的新的学科专业人才。比如,对于我们在过往资源开发建设中遗留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弥补环境资源融合方面的人才缺陷和知识体系的不足,在绿色生态的前提下,开展绿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教育在线:走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最重要的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应如何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董发勤:是的,我们高校一直在思考如何高质量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觉得要从这几个方面着力,特别是在本科生的培养方面。
首先,从生源方面进行超前考虑。比如,资源类、能源类或者新兴的一些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中小学,特别是高中阶段进行充分引导,挖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服务国家、行业、区域建设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应该跟科学研究、重大的科学问题、现代化的工业过程等进行紧密联结,这就要求我们要吸引一大批工厂、企业、研究机构的一流人才,加入到高校师资队伍之中。此外,还要把高质量的一流科研平台或产教融合平台,融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让优质资源共享服务于我们的人才培养。
西南科技大学校园风光
(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原书记董发勤在第62届高博会“高教前沿”栏目的访谈实录)
本栏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策划、出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