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实习记者 胡语彤 通讯员 王文沁)偌大的屏幕上呈现出的一幕幕,都是为抗疫作出重大贡献人们的身影。人民群众汇聚点滴力量贡献物资;医疗人员抗击一线,为病人提供生的希望;各行各业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疫情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控制在最小化。除此之外,还有挺身而出的志愿者们、尽心尽责的安检人员……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我们所面对的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挑战。
2020年7月20日,浙江理工大学“拥抱阳光心理——疫情之下,你我同在”心理研学之旅在拱墅区爱心科技馆再次出发。“感恩”是本次的主题,志愿者们将结合疫情背景,拓展小朋友们的心理知识,培养优秀的科学素养。作为最后一站,今日的学习也将会为这些小小旅客的暑期心理研学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感恩是因意识到被给予而自发认为是被恩赐或被爱,从而由感谢对方的意愿产生的心理活动或现实行动。”对定义介绍完毕,志愿者们向小朋友们提问:“大家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感恩的例子呢?”一个小男孩的回答从众多发言中脱颖而出:“妈妈每天做饭洗衣服很辛苦,我就把老师发的糖果带回来送给她作为报答。”如此天真无忌的回答让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大家纷纷鼓掌称赞。“学会感恩可以让我们具备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珍惜拥有的一切。”听了志愿者的讲述,小朋友们若有所思地点头,稚嫩的双眼闪烁着光芒。
“把左手放入左边洞,把右手放入右边洞,同时左边画方,右手画圆,注意,是同时哦!”志愿者朗读着“一心两用”仪器上方的指示说明,指导小朋友进行仪器的体验。“天哪,我这个画的是什么呀!”看着拿出来的纸张,小女孩笑着吐了吐舌。“这是因为注意力不够分配导致的。”志愿者就其背后的理论进行简要讲述。
“远方的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在孩子们的笔下,那些抗疫于一线的勇士们被称为“白衣天使”、“美丽的逆行者”。用水彩笔书写的字体歪歪扭扭,却传达出这些年幼心灵中的感恩之情。作为“信纸”的相框由小朋友们亲手制作,彩色的卡纸经过裁剪折叠,样子十分别致。“哥哥姐姐,请帮我们寄给他们!”一沓相框被交到志愿者的手中,里面虽没有照片,却装载着小朋友们满满的真意。
本次研学营结束,浙江理工大学暑期心理研学之旅也正式到达终点。了解心理、认识心理原本就十分重要,在疫情期间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准确客观地认知心理现象及活动,科学有效地采取行为应对,更加为小朋友们的积极面对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新冠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早在今年三月份作出的重要判读中提出:“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本次心理研学之旅,正是以科普作为手段,以课程作为载体,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鼓舞支持,为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