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培养能创新接地气的研究生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白菁洁 通讯员 陈胜伟)羊奶酸奶、羊奶奶酪、烤全羊、红烧羊肉、白切羊肉、羊奶冰激凌、羊奶肥皂……在不久前闭幕的杭州市第六届湖羊文化节上,由浙江农林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的教授和研究生提供技术支撑的仕明农业、彩羊牧业选送的湖羊产品获得了美食创意奖。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同时又接地气的新农科人才一直是浙江农林大学努力的方向。近年来,该校动物营养研究所坚持实施产教融合,在研发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培养动手能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的畜牧人才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农林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的王翀教授团队,一直和浙江大学王佳堃教授、任大喜副教授团队合作,长期致力于优质湖羊产品的深度利用,形成了优质湖羊生产技术和湖羊食品加工关键技术,提高了湖羊养殖的附加值,先后开发了具有湖羊特色的系列美食,深受行业和消费者的好评。为深度挖掘和提升湖羊种质资源优势,带动浙江湖羊产业发展,浙江农林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还与有关单位共同成立了湖羊种质资源利用与品质提升产学科研基地,就湖羊育种、产量与品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产学研内容确定方向,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思路。
在湖羊文化节上,浙江农林大学王翀教授团队的研究生李东平,通过与前来参加活动的老百姓与科普“零距离”接触,引导老百姓了解了优质羊肉如何从品种优选、源头把控、过程监督到安全餐桌的全产业链过程;邹季福等多名研究生积极为参会人员讲解了如何把实验室科研成果融入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按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广智能管理、生态养殖、推动湖羊产业的迭代升级。通过参与培训、宣讲,李东平等研究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了“讲好湖羊故事、弘扬湖羊文化”,为乡村振兴和畜牧业转型重要窗口建设提供了思路。
为了引导更多研究生参与到产教融合中去,浙江农林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还和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浙江赛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反刍动物产业链发展论坛”。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不仅发表了自己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更关键的是,培训结束后,王翀教授带领研究生邹季福等为牧场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演示,对饲养管理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和培训,并亲自展示人工授精等生产操作,手把手指导技术人员学习掌握相关的技术。
“反刍动物产业链发展论坛”刚刚结束,针对今年因为疫情原因,线下培训减少,牧场对相关技术培训需求旺盛的实际,李东平、张艳芳等研究生又通过互联网开展 “ECPaper-听牛精英讲paper”活动。他们围绕功能性氨基酸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作了主题报告,不仅报告内容全面清晰,而且还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不仅吸引了1000多名研究人员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关注学习,更是得到了国内研究学者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不少正在线上观看的专家认为,这种线上报告效果很好,无论是对学科研究方向和产业未来发展都具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此种汇报形式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也较好地为大家提供了交流平台,明晰我们的科研方向,更对科研落地产业,服务产业实际需求提供了思路。”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流论坛,不少研究生感觉获益良多。研究生李东平说:“通过举办此次学术论坛,我们积极发挥技术服务带头作用,不仅为生产一线人员带去了新的成果,传授给他们新的技术, 在服务畜牧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服务实战能力、促进了学与教之间联动发展,扩展我们的科研思路和视角,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作为农林院校的研究生,他们不但要做实验室的主力军,更应当做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识用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活动组织者、浙江农林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负责人王翀教授介绍说:“通过线上交流、线下实践等活动,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不仅为学生拓展了科研思路与视野,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服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以科研助推教学,为乡村建设注入新鲜活力。对于推进产教融合、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