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昊昱 通讯员 陈继辉)1月25日上午,杭师附小的操场上飘荡着一排亮眼的“福”字。一群学生排成一列,手中握着一封封别致的信封,有的画着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有的画着许多爱心和家人团圆,还有的写着“献爱心、我开心”等字样。他们握着信封依次上台,在郑重鞠躬之后,将自己班级的捐款投入到捐款箱中。
这是一场春节前的慈善众筹活动,除了老师、家长这些大人以外,孩子们是这次慈善众筹真正的“主角”。
1月19日,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确保人民群众平安过年,温馨过节,上城区委统战部、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等多家单位,发起“为年夜饭添道菜”慈善项目,决定向那些留杭过年、为安全做出奉献的外人务工人员送上一盒“年夜饭大礼包”。
没想到,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主动对接了这项慈善项目,举办了一场全校师生家长慈善众筹活动,让孩子们成为捐款的“小主人”。
据介绍,本次慈善共筹活动在25日前便开始进行,每个孩子会拿到一个空白信封,用来装自己的捐款,再统一由班级收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捐赠。
信封装的只能是现金,在如今线上支付流行的时代,杭师附小却坚持将这次慈善共筹的捐款设计为“线下模式”。
“这次慈善共筹重要的其实不在于最后捐出的多少,而是捐出的每一元、每一角都是有意义的。”杭师附小校长俞富根说,学校这次捐款采取的是不记名形式,孩子们的信封里装的大多是一堆零零散散的硬币与小额纸币,是真正属于孩子们自己的钱。
“有可能是自己零花钱里攒下来的,也可能是平时爸爸妈妈买菜时给他们的找零,还有的可能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所得。”俞校长说,杭师附小这学期为每个孩子开设了一张“银行存折”,将孩子们以前的好表现、好习惯记录下来换成积分,并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用积分兑换学校的表彰和爸爸妈妈奖励的现金。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够有“劳动所得”的收入,也能学会管理自己的“存款”。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次慈善共筹活动全校师生、家长的捐款精确到了一分钱。
“很多人认为,慈善是一部分人的事,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杭师附小家委会主任龚上华说,慈善应该普及大众,更应该普及孩子,让孩子在“一张白纸”的启蒙教育时期能够灌溉善良与爱的甘霖。“培养公益意识是培育孩子人格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参与’,让孩子真正的参与到慈善中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才。”
让慈善走进校园,走进教育,其实已经是杭师附小每一年的传统。在往年,学校每年坚持参与杭州市一年一度的公民爱心日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冬日暖阳——冬衣捐赠活动,让同学们亲手挑选、熨烫、折叠好冬衣,将一个个充满爱的包裹寄给远在贵州的伙伴,为他们送上温暖。临近新年时,同学们又将寓意着美好的“福”字和代表平安健康的红苹果送给在一线工作的叔叔阿姨,为他们送上新年的祝福。
一张张福字醒目亮眼,均是挂历式设计,可以挂在门柜处,有的是端正的楷书,有的是俊逸的行书,全部来自学校学生、老师和书法家们的亲笔。
过年了,俞校长说,希望这份真切的祝福能够为留杭的务工人员带去新春喜气洋洋的氛围。也希望在温情与爱心的传承中,每个孩子的公益意识得以培育,成长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活动最后,孩子们拿着“福气”与“平安果”进行献礼。据了解,这份捐款由上城区民政局接收后,将转换为一份份“年夜饭大礼包”,与“福”字、苹果一起定向送到留杭的部分外人务工人员家中。俞校长表示,后续还将联系收到祝福礼的人员,希望他们能够和孩子说一段话、写几行留言,跨越时空来一场“温暖”的对话,让孩子们的善意有实感,温情扎深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