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边玉臣)上周末,铭心相约,圆梦二中——杭州二中滨江校区2021中考咨询首场活动在箴华音乐厅举行。尚可校长和陈钧副校长分别以“为学生的卓越发展而奠基”和“守正创新 引领未来”为主题作了精彩报告;北京大学招办张勤健老师对北大强基计划政策进行了深度解读;三位优秀学生代表分享在二中的成长与感悟,带大家全方位体验多元开放的校园文化。
近千名家长和同学参加了活动,他们纷纷对杭州二中取得的傲人成绩、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表示赞赏,更加坚定了报考二中的决心和信心。大家觉得二中一直是优秀学生和家长一心向往的学校,是学生们“梦想开始的地方”,相信同学们在二中经过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一定能得到持续发展与卓越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会场外咨询台前热火朝天,老师们为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学生们答疑解惑。
尚可校长:为学生的卓越发展而奠基
名校之名名在文化。尚可校长给初三家长和同学们作了“为学生的卓越发展而奠基”主题讲座。尚校长从二中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二中的教育逻辑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大家解读了二中的文化DNA和二中人的成长密码。
二中到底是怎样的一所学校?一所老学校、一所大学校、一所名学校。
二中是一所老学校。一学校、两甲子、三世纪往事并不如烟,三好楼、五爱堂、六和路梦想赓续不灭。百廿年铸就一个品牌,一个品牌流芳一段历史。百廿年成就一种事业,一种事业繁荣一个时代。作为一所122年历史的学校,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私立蕙兰的大爱无疆、国立浙附的坚韧不拔和家国情怀、新二中的追求卓越,都融进学校的一草一木,形成了二中人特有的文化基因。
二中是一所大学校。杭州二中教育集团目前是类型最全、层次最丰富、成员学校数量最多的一所现代教育集团。在二中品牌的辐射下,在二中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引领下,各成员校共建、共生、共长,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让梦想照进现实,贡献二中的力量,体现了名校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中是一所大学校,还体现在长期形成的办学传统上:兼容并包、大气开放的气度;与时俱进、正道直行的文化;宽厚宽容、自主发展的氛围;持续发展、卓越发展的目标。这都已化作二中人的精神坐标,铭刻在记忆中,熔铸在生命里。
二中是一所名学校。杭州二中横跨三个世纪薪火相传,培育万千英才初心不变,得风气之先,在各个阶段均有建树,享誉全国,已经成为一所省内顶尖、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华名校。学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等多个“国字头”荣誉,奠定了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界的领先地位。
高考成绩傲视群雄:浙江新高考4年来,北大清华录取人数200人,复旦、上海交大录取人数259人,浙大录取人数590人,浙大分数线上录取率超过60%,985高校录取率超过85%。2021届高三年级首考,英语和“7选3”选考4门考试,无论是高总分的人数,选考科目满分的人数,还是英语高分人数等均全省领先。
学科竞赛一马当先:至今已获得13枚国际奥林克学科竞赛金牌,领跑浙江,全国领先。其中,2016至2020年共夺得国际金牌6枚,全国第一。六年来,入选国家集训队46人,夺得 全国金牌73枚,均列全省第一。
国际赛事独领风骚:二中学子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FTC国际机器人大赛、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哈佛大学CTB创新大赛等高端赛事上均获得国内最好成绩。
多样发展,五彩缤纷:娄佳璐荣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吴易昺荣获中国网球男单冠军和亚运会亚军,陈柔漪荣获“夏青杯”朗诵大赛全国二等奖,击剑队勇夺全国中学生击剑锦标赛女子重剑团体亚军,交响乐团、合唱团连续多年荣获省艺术节一等奖......每个二中学子都能在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持续发展,后劲十足:二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后所展现出的弹性和高成长性备受瞩目。仅2020年学校收到喜讯不断:吴典、沈星宇、沃迈3名同学获得“北大首届未名学士”荣誉称号,数量全国最多;陈逸贤荣获“特等奖学金”成为十名“清华最强本科生”之一,获人民日报点赞;一年来,二中毕业生共获复旦大学各类奖学金65项、上海交大各类奖学金和赛事荣誉100项、浙江大学各类奖学金324项;黄思思被评为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近年来,浙江大学杭州二中生源毕业生境外深造率45.9%,境内深造率35%,升学深造率合计超过80%。
国家有“钱学森之问”,二中也有“二中之问”:该给众多的资优学生一个怎样的未来?要为他们的卓越发展奠定怎样雄厚的基础?
我们把“为学生的卓越发展而奠基”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无旁贷的崇高责任;从高中阶段的三大核心任务——价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二中的高标准来进行顶层设计。从高境界的价值塑造、高水平的课程教学、高品质的校园活动和重成长的自主教育四个方面保障任务的落实。这样的一个教育逻辑支撑着我们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高境界的价值塑造。从二中“诚勤爱”校训的品德内修,到“立志、努力、为公”校训的责任担当,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始终以高境界做人为行动目标引领优秀学生的成长,培育二中人特有的大境界、大格局、大情怀。开学典礼、校庆纪念日等大型活动上,全体师生齐声诵读赤子宣言“我们在此明显相约,一切皆不能将我和祖国的命运分开,无论是天灾,是金钱,还是权势,是疾病还是劳累。是为志......”让浓厚的家国情怀沉淀心间。
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项目调研,二中学子用实际行动发现问题,尝试改变。模拟政协社团学生提案已4次被递交至全国两会讨论,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思政课、班团活动形成合力,趁学生心底还柔软,为他种下一颗精神的种子,使其得以征服星辰和大海,得以抵达心中的诗和远方,得以在追赶时代之时引领时代,在适应世界之时改变世界。
高水平的课程教学。二中通过构建分类分层分项可选的课程体系,通过丰富独特的课程供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支持同学们的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尤其是二中的大学先修课程,北大、清华、复交、浙大、中科大等高水平大学教授们的前沿科学讲座课程,更是形成了类似大学的、浓郁而独特的学术氛围。学生与专家和学者的零距离接触,在他们内心也播下了一颗探求真知的种子,来日春风化雨,便会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
面对大批学科竞赛兴趣浓厚的同学,学校设立“两院”:“奥林匹克学院”以强大的师资团队、完备的课程体系、特色的教学训练、特别的科学管理、有力的资源保障,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未来创新学院”,借助众多社会师资在内的教练团队,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活动,参加国内外科创赛事,成绩斐然。两个学院的学习活动,正是二中学生高水平学习的生动诠释,由此形成深厚的学科基础、卓越的核心素养、强劲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资优学生卓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品质的校园活动。二中不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也是学生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的地方,更是学生享受高品质校园生活的地方。学校大力支持60余个学生社团和体育俱乐部活动,高品质地开展读书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社团活动,在器乐、体操、辩论、陶艺、击剑等方面涌现了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二中已成为每一位学生“梦开始的地方”;学校还以“哈佛学生领袖峰会”为平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活动,让学生以群山之巅的气度、海纳百川的从容连通杭州与世界,对话当下与未来,成为拥有中国心、民族魂、世界眼和国际范的现代公民。
尚校长强调说,杭州二中优秀同学云集,在高质量的校园活动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他们高远的目标、宽阔的视野、周翔的计划、强大的执行力、坚韧的意志、高效的方法都无时无刻不激励和影响着身边的同学,成为彼此成长的重要的资源。学生自主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和俱乐部活动是他们走向成人的演习,不仅提升了能力和素养,也激发了他们的志向、情绪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升。
重成长的自主教育。二中拥有了开明开放的校园环境、宽松宽容的校园氛围。也因此使我们的校园和同学拥有了自由的土壤、民主的风气、解放的思想、平等的关系、从容的态度,从而促进了同学们逐渐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
然而,二中推崇的是一种宽严适度、宽严相济的教育模式,二中有二中的规则,有二中学生不能逾越的底线,有二中学生不能触碰的红线,在核心价值观、品行德性、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以及对自我责任的担当等方面,我们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二中不仅有高端的引领,而且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诸如进出校门、早晚自修、就餐、就寝、课内课外、作业考试等等方面都有细致而明确的规范要求和严格的训练。
只有每一位同学都努力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才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平和的心态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有学校开放开明、宽容宽松的环境和氛围。每一位同学必须明白没有严,便没有宽,没有严格的基础训练,并没有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在宽与严的调和中达成平衡,这才是一个高品质的校园,这才是二中的校园魅力之所在。
二中一定会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始终把为学生的卓越发展而奠基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以二中的高境界、高水平、高品质,守护风雅、风度和风骨,以二中的大胸怀、大格局、大作为,践行善良、丰富与高贵。
陈钧副校长: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名校之名名在课程。陈钧副校长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介绍了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顶层设计和取得的成绩,并着重介绍了学科竞赛管理工作的特色和竞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
近年来,奥林匹克学院不断探索,积极创新,设置了五大学科中心,并建立了从培训、选拔、管理、冲刺、到教练体制、竞赛文化和保障机制等管理机制,全方位地保障了学科竞赛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谈到学科奥赛的目的和意义,陈校长特别强调,二中的学科竞赛是非功利的。金牌并不是学科竞赛的全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自学能力、应变能力、执行能力、纠错能力、应试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影响。
陈校长还介绍了学科竞赛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析了“强基计划”后,学科竞赛的发展方向。二中将以此为契机,守正创新,引领未来,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他最后深情地说,走进二中,你将收获最传奇的名师、最优秀的同伴、最顶尖的平台和最丰富的人生经历!
北大“强基计划”政策解读
北京大学招办张勤健老师对北大强基计划政策进行了深度解读。张老师说,“强基计划”其宗旨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主要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重点在数、理、化、生和文、史、哲等基础学科;通过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后备人才。
随后,张老师简要介绍了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案,并对招生政策进行了深度解读。
优秀学生分享成长感悟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三名优秀学生代表与在座的家长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二中的成长历程和感悟。
张哲祯:“我想说,在二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光。”
大家好!我是杭州二中高三(10)班的张哲祯,很荣幸可以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二中的成长与体悟,希望我的发言可以在各位挑选高中时起到一些帮助。
我是杭州二中团委学生副书记,是年华合唱团的团员,曾是蕙兰模拟联合国社团的副社长,也组织参与了大大小小的一些活动。因此,我特别想在此谈一谈二中的学生活动对我的重大影响。在我看来,这也是二中最有特色、最具竞争力的地方之一,是二中人有广阔发展前景、高发展上限的重要原因。
首先,二中的学生活动丰富了我的知识,给我带来了技能上的提升。
我们有数十个社团,每一个社团都是精品,走在前列,成绩斐然。H.I.I机器人社团在全球的赛事上夺得过总冠军,模拟政协的提案四次登上全国两会......我参加的是模拟联合国的活动。我在会场上化身外交官,代表国家利益,与其他的代表们唇枪舌战,在“国际风云场”上纵横捭阖。这段经历,让我对国际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公文写作、临场发言上,我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我也斩获了省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文件写作”、木心模拟联合国大会ICJ会场“最佳法官”等等奖项。我们有一批高水平团体,舞团、乐团、合唱团都是省市级赛场上的劲旅。我们还有许多高层次的平台,例如哈佛峰会、杭二-北航联合实验室、杭州市学生会交流论坛等,为学生助力。我就曾以会场主席的身份参与策划过杭州市学生会交流论坛的活动。虽然最终会议因疫情取消,但这种完全有我们学生操刀筹备的体验,还是让我的组织力、领导力得到了锻炼。
我特别想在此提到的是二中的老师们在学生活动上的强力支持。我特别感谢我的历史老师——朱阿海老师。他是一个对历史有热情、对学术有追求的人。高二暑假,我报名参加了“燕园杯”历史写作活动。他是我的指导老师。无论是从前期的谋划选题,给我推荐参考资料、文献书籍,再到中期与我分享、探讨观点与见解,还是后期帮助我修改论文,他都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如此的老师还有许多:团委学生会的傅哲莹老师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我成长;合唱团的周美娟老师不仅有高专业水平,还总是能和我们打成一片;我的班主任曹海奇老师,常常从早到晚在学校里与我们一起,关心我们的成长。他们是二中老师的缩影。
二中的学生活动更赋予了我高站位、大视野。高一时,我和几个伙伴一道组队参加了CHINA THINKS BIG创新研究大挑战,研究品牌在社交平台提升知名度的原理。虽然,现在回头看,当初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很粗糙的,算不上有什么学术价值,但我得以在活动里与来自国内外高校、名企的评委们交流探讨,得以与其他的小组碰撞思维。这开拓了我的眼界,我开始热心地关注学术的、科技的、商业的新发展,开始关注诸如贫困、养老这样的社会议题,也开始关注到诸如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属这样的社会小群体。这种大视野,将我与社会联系在一起,鼓舞着我为它做些什么,让它更好。这其实也是大气充盈的二中人的赤子情怀。
二中的学生活动是与学科学习相互促进的。我参见燕园杯比赛的经历,让我在历史考试中看到“南宋”字眼时总能会心一笑,不再失分;团委的工作让我写起文字来更得心应手,和办公软件打交道的过程,也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的知识。记得一次考试,我学生会的两位同事包揽了年级的第一、第二,这不正是明证。我们在实践中学,在兴趣中学,在成就中学。
我在进入二中时只是一个成绩一般的普通学生。但二中丰富的学生活动,多样化的成长方案,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找到了当下的热爱,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同时,我的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升。
我想说,在二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光。
汤平之:“二中给了每位同学发展的平台,进步的阶梯和成长的沃土。”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12)班的汤平之。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来到这所沉稳而又灵动,大气而又包容的高水平、高境界、高品质的学校。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来到杭二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我初中毕业于绿城育华学校,听说二中高手如云,我心中未免有所紧张和犹豫,但在进入二中以后,我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十分亲切,这打消了我很大的顾虑。经过一个多学期在二中的学习、生活,我逐渐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有了很大的成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二中大气包容的环境,循循善诱的老师,与和我并肩作战的同学。
二中给了每位同学发展的平台,进步的阶梯和成长的沃土。尤其是在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鞭策同学们学习方面,杭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二中的同学大多是很自觉的,但在积极之外,也难免有迷茫、徘徊的时候。而二中提供的高效的学法指导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一方面,老师们经常与我们亲切交心,在我们迷茫无助的时候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学校时常举办各大学校的招生讲座与各类学术报告,为同学们生涯规划指明方向。老师们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与课外知识的拓展,也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二中优秀的同学们也造就了良性的竞争环境,同学们你追我赶,相互激励,学校每月推出的“身边的榜样”也使同学们见贤思齐,以他们为标杆,将努力落到实处,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同时,我也是化学竞赛的一员。竞赛一直是二中鲜明的特色,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二中个性化发展的理念。我曾经以为竞赛神秘莫测,但在陈老师的引导下,我走近了这门精彩纷呈的学科,并发现了它的美。陈老师为我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奋斗方向,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与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我现在发现,正如李乐天学长所说:“竞赛的基础如何或是对这门学科的了解如何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甘平凡,有志于求真知者都可以试试竞赛。”竞赛的过程,是一个让自己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其中,高难度、大思维量的试题让我们懂得考场的取舍与合理安排;平时的相互授课、自主看书更是提高了我们自主学习、提炼反思的能力;很多同学甚至开始阅读英文教材与文献,这更是对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在这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有优秀的教练团队,就化竞来说,我们有严谨又不失幽默的陈老师,批试卷时铁面无私的方老师,勤勤恳恳的李老师,还有其他年级的各位老师。他们不仅关心竞赛,还对同学们的高考文化课成绩实时关注,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是引导同学们进步的一条战线。
在学习之外,二中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且舒适惬意的。学科周等活动是我们在放松之余了解到课本之外的精彩世界。学生处谢老师十分关心我们的生活,令我们惊喜的是,他甚至能叫出年级里每一位同学的名字。
在座的各位都是初三优秀学生的家长,在这关头,可能难免为孩子的升学感到焦头烂额,但还请大家放下自己紧张的心,相信凭自己孩子的实力和努力,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也欢迎各位报考二中,二中一定会给他们提供最优秀的平台。
万城:“二中有一种向心力,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但是凝聚了所有人。所以在二中,学习是自发的而不是被逼迫的。”
各位家长好,我是万城,现在是高二(13)班的一员。下面由我分享一下有关中考的学习心得,以及在杭二一年多以来的体会。
还有两个月就要中考了,照道理,现在应该是所谓的“冲刺阶段”。但是正是在这种紧要关头,人的心态反而会出问题。
以我自身为例,在中考两个月前我处在一种极端,我觉得我每一门课都有问题,但是我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于是我只能机械性地重复地刷题,最后什么收获也没有。在中考前的一个星期,我又陷入另一个极端,我觉得我做什么也没用了,反正已经努力过了,结果如何全看天意。很多人的内心可能都会在极度紧张与极度放松之间摇晃。在考前两个月里,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这两个月应该做一些真正有益的事情,补齐短板,实打实地提升自我,比如语文、英语作文,比如彻底掌握数学的某类题型,学习一些解题的新方法,又比如,精读科学课本,尝试自己押题,等等。培养考试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平时考试可以给自己施加压力,暗示自己“如果这是中考我应该怎么做”。不同的人短板不同,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两个月都要明确自己在干什么,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在纠结与痛苦中浪费掉自己的时间。
中考并非终点,这之后大家就会面对初高衔接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做好初高衔接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在老师讲课前对知识点已经有所了解,就能更从容地投入学习,安排好之后的学习计划。而如果你有志于搞竞赛,那么更应该在暑假就开始学习对应的学科知识——作为化竞生,我记得那个暑假我在学校上了一个多月的课。初高衔接的方式很多,在家自学,做教辅,报培训班,都是有效的预习手段。当然,话说回来,也不意味着只要预习了就可以高枕无忧,或是不预习就一定输在起跑线上。高中毕竟是长跑,抢跑也许有用,但最后比的还是坚持。
最后,我想谈一下在二中一年来的体会。我觉得,二中有一种向心力,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但是凝聚了所有人。所以在二中,学习是自发的而不是被逼迫的。“自主学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记得我们化竞团队里有几位同学自发组织起来,花了一整个寒假的时间,翻阅文献,做了一份几百页的课件,然后,和我们的化竞教练讨论修改,最终把这些内容讲给其他人听——我觉得这件事情很能代表二中的“向心力”。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这在二中是常态。
我刚进二中的时候其实不太愿意和别人交流,生怕自己不如别人,也不愿意提问题。但是后来我就放下了这种无聊的戒备,我就问他们,哪一份教辅比较好?这道题你有没有更好的解法?你有没有好的英语范文?再到后来我也很自然地和他们交流我自己的经验,前几天我就在跟他们分享我总结的议论文的写法。二中就是有着这样一种氛围,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学习,和其他优秀的人一起提升自己的水平。
有人说二中很宽松,老师都不管。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我记得有一次我交语文作业的时候把我的一篇随笔夹在了作业本里,我的语文老师真的把它读完了,然后和我仔细地分析我的这篇小说里的亮点,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现在想起这件事,我还是非常感动。二中还有很多令我敬佩的老师,他们不会逼你学习,但他们会时刻关注着你,给你建议和帮助,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
回首二中一年多来,我的能力应该说是有了飞跃式的提升,我想,对其他同学也是这样子的。在这种氛围中,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知识,技能,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那就是自发地追求更高的境界。我想,这种理念是终生有益的。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