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探讨“双减”时代家长何为 第二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在杭师大举办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为配合落实“双减”政策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7月2日,以“‘双减’时代,家长何为”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在杭师大举办。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文摘周报社、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承办。论坛以“京杭同步,双线混合”的方式举行,在为期一天半的议程中,全国各地关注和观看网络直播人次突破10万。
随着“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外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校内服务有效提升。伴随学生发展空间的解放,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双减”后家庭教育、家校共育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本次论坛从家庭育德、家庭育体、家庭育心、家校协同等角度,探讨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新时代教育观和人才观,促进家校协同育人,落实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在致辞中强调,办好家庭教育要做到“五个一”:即凝聚“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共识,围绕“家庭德育”的一个根本,用好“办好家庭教育具有独特优势的学校”这一渠道,建立“在教育法律法规中融入家庭教育元素”的一套制度,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一个环境,推动家庭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次论坛汇聚多元学科视角,由多方协同开展科普。主论坛设置了专题报告和主题报告。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提出,科学教育与其它学科类课程一样,都是一种养成性教育,教会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搭建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等全方位和多视角的知识体系,培育适宜未来科技精英成长的土壤和环境。我国科学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但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主题报告共三场,在“家庭教育为人生奠基”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金洲提出,家庭教育从表现形态上讲,不能简单理解为家长对孩子的单向教育(正哺),其中也包括孩子对家长的“反向教育”(反哺),还包括家长之间、孩子之间的互鉴互学(并哺)。未来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将“正哺”“反哺”“并哺”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起家庭教育“互哺”的新格局,推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结伴成长、共同发展。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研究员张丰提出,家长要重视学习品质对学生学业进步的影响;加强劳动实践教育是提升学习品质的一条路径;减少作业量固然重要,但改善学习体验更是关键;较好的运动健康、兴趣爱好与人际关系指数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业负担感受;家长教育期望与子女期望一致时学生学业发展状况最好,其期望偏低比偏高更有利于子女取得好成绩。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法学博士苑宁宁提出,为保障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家庭监护,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从不同维度对父母的职责作出了规定和指引。在家庭教育环节,为消除和避免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问题,法律要求父母应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科学育人,做好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
在“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题报告环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石中英提出,家庭的价值观建设和价值观教育对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父母要深刻认识孩子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自身的价值观修养,引导孩子处理好价值观学习中的知行合一问题,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价值观分歧和冲突,帮助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信念。北京师范大学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教授方晓义提出,自“家师合作”提出起,尽管称谓不断发展变化,但都强调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发展。伴随对学校和家庭作用认识的深化,研究者提出了家校合作的不同模式,并有很多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指出或揭示了家校合作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家师关系对高中生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性别和班级差异。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特级教师王崧舟提出,“双减”的本质是价值的再抉择、再管理,致力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无疑是最有价值的举措,而亲子朗读则是促进阅读素养最有效的举措之一。亲子朗读需要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选择最适合该年龄段朗读的读物,并以便捷、高效的方式落实亲子朗读。通过厚植朗读素养,为阅读素养赋能,进而为立德树人奠基。
在“守护亲子身心健康”的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提出,家长教育焦虑的内容在学业成就的基础上,孩子的综合素质及学习态度成为家长焦虑的核心内容。除了以往谈论很多的教育资源稀缺、阶层分化之外,政策影响与对教育的高期待是家长的教育焦虑比较突出的可能因素。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讨论可能的应对。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院长、教授王春超提出,提高父母陪伴时间对促进儿童能力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父母对孩子能力可塑性信念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父母的时间投入并促进孩子能力发展;亲子交流和陪伴对孩子非认知能力发展具有持久的影响,干预研究实施三年后,亲子视频通话项目对孩子的开放性和神经质依旧有显著影响,课后辅导项目的影响则不显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于素梅提出,学生在学校应得到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实现科学有效的锻炼;家长应指导与陪伴孩子进行科学锻炼,根据动作技能学习的“窗口期”给孩子选择最适宜的运动。家长高质量陪伴孩子进行科学锻炼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家长协同学校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义不容辞的责任。
3日上午,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科院、中国儿童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嘉兴市教育局、杭州第六中学、杭州公益中学、杭州胜利小学、杭州钱学森学校的代表围绕“家校共育”主题开展圆桌论坛,具体探讨了新时代家校共育背景、影响因素、富有成效的做法、存在的问题等。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