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校长专访 | 孙丽女:以美好为桨,向“日新”更深处漫溯
2022-10-01 13:47: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 人物名片

  孙丽女,杭州市大学路小学校长,中共党员,小学道德与法治高级教师。自1993年踏上工作岗位以来,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近30年,先后在杭州市木场巷小学、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杭州市大学路小学工作。荣获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杭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杭州市首届“最美思政教师”、杭州市教改之星、上城区首届思政荣誉教师“红梅奖”等荣誉称号。

  美好的校园,应该是能够看得见光,望得到天,守得住教育初心的地方。为了这样一个地方,为了更加美好的教育,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孙丽女

  点击查看杭州市大学路小学校长“云端探校”

  杭州地铁万安桥站下车,步行500多米,就能到达位于大学路新村54号的杭州市大学路小学。由于她“隐藏”在蜿蜒曲折的老巷子里,初次去得要仔细找找,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2021年9月,大学路小学“日新梦想号”船舰迎来了新的“领航人”——现拥有29年教龄的资深校长孙丽女老师。每天清晨,她都会出现在学校。整理好过肩长发和衣服,她就面带微笑地站在校门口,从与每位“日新”学子的问候中开启新的一天。

  大学路小学创建于1958年,彼时,她被众多书院、学院、图书馆包围,因此得名“大学路”。如今,整个校园仍颇具年代感。“校名里有‘大学路’的学校全国不多,我们是浙江省的唯一。尽管学校囿于深巷子里,但周边环境文化积淀深厚,学校求新创强的想法从未停歇。”孙丽女说。

  图片

“起点”

第一次“自作主张”惹哭母亲

  台州黄岩,盛产鲜甜多汁的蜜桔。

  孙丽女,就是土生土长的黄岩人。可能是因为从小被这片沃土滋养,她的性格就像遍地的长青桔树,独立且坚定。

  1993年夏,刚满19周岁的孙丽女从黄岩师范学校毕业。作为家中四个子女中的老小,她没跟父母商量,就选择只身来到杭城从教。“那是我第一次自作主张。”

  说起当年的选择,孙丽女心里有些愧疚,“当时班主任跟我说有机会到杭州来做老师,而且是4个班中仅有的2个人选,于是我就答应了,我觉得父母应该会支持我。”

  但当孙丽女说出自己的决定的那一刻,一旁的母亲当场就哭了。“她确实很难过,最小的孩子远离家乡去做老师,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孙丽女虽出身农村,但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长相清秀,学习成绩还非常好。家里那几箱子“碍事”的连环画和小说,是她的宝贝,更是她感受世界、汲取养分的宝藏。孙丽女说:“从小我就很爱看书,看杂七杂八的书,特别喜欢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散文。记得读师范时就把三毛的书看了个遍,每每读完,都会被其笔下的故事感动和影响。

  受她影响,女儿也爱阅读。“女儿像我,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就比如写文章,也没特意教过什么技巧,应该是看得多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她感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时期,有位周老师曾对孙丽女说,“你长大后适合当老师”。尽管当时并未对此有过多猜想,但这句话让她记忆犹新;上了初中,她的班主任也说了类似的话,“你好像蛮适合当老师的”。

  “前后两句话于我而言看似有些‘糊里糊涂’,却在不经意间为我指引了道路。”孙丽女回忆,80年代,师范是提前批录取,能当上老师相当于吃上了“皇粮”,户口也会由农村转为城市。这一切,对于家庭并不富裕的她来说,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最终,孙丽女以当地第一名的中考成绩被黄岩师范学校录取,班里排名“1号”。“多位老师认为我适合做老师,原因应该有很多,‘爱学习成绩好’估计是其中一项。”孙丽女说。

  临近毕业,选择仿佛“十字路口”摆在她面前:其一保送台州师专,毕业后可以当初中老师,“我认定要做小学老师的”;其二在当地的学校当老师,能留在父母身边,“这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差点就选了”;其三是个“意外”,要远赴杭州、远离父母。孙丽女最终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它。

  从语数品包班教师,到专职语文教师、班主任,再到走向管理岗位逐渐崭露头角,她在杭州市木场巷小学一干就是十年。“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单纯美好的十年,也是黄金的十年,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孙丽女说。

  此后的17年,孙丽女与杭师附小结缘,并以担任党支部书记画下句点。说是结束,其实是她职业生涯的另一种开始——打造具有“大学品味”的小学

“突破”

打造具有“大学品味”的小学

  早在2008年,在时任校长汪萍的引领下,大学路小学就提出了“日新”办学理念,确立了“览大学真”校训。十几年来,日新教育以显著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自2021学年接管大学路小学后,孙丽女和她的管理团队便聚焦“全面建设独具韵味的国际现代化共同富裕典范城区”的区域教育目标,在传承中走出创新之路,在突破中推动学校发展。于是,借着上城区小学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论证工作启动之际,她将“日新”办学理念延续成“日新又新”,并提出了学校未来三年的办学愿景——“办弄堂里的有大学品味的小学”,将“大学之道”与学校管理联通。

  针对“大学品位”,孙丽女说,一是大学路的校名是笔宝贵财富,学校拥有老浙大求是书院、省图书馆等诸多文化资源;二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日新又新”以及校训“览大学真”都出自《大学》这本典籍,用传统文化支撑教育理念革新;三是学校要将传统文化当中的教育哲学与现实的“大学”教育融合,追求真正的“大学之道”

  那么,要如何运用“大学之道”?孙丽女给出了答案:总结来说,就是指向校园治理的“大学管理”、指向育人目标的“大学使命”和指向教师精神塑造的“大学精神”三方面。“针对‘大学之道’,我们做了古籍版和现代版两种诠释,从理念、校训到师生的发展目标都从传统文化中来,演绎后支持办学与管理。”从这三方面出发,学校做了诸多尝试。

  “孩子们太爱运动了”,这是孙丽女接管学校后非常直观的感受。“我认为,校长的腿要勤、腰要挺、脑要活,所以我‘停不下来’,也就经常被孩子们‘抓着’聊天。有一次孩子们说,校长,我们很喜欢运动,但学校的操场太小了,绕着这个小圈圈跑都晕了。”听了孩子们的话,孙丽女表示也很无奈,因为不光孩子们烦恼,她也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我们的学校虽然地处老城区核心地块,但是校园面积较小,不光操场小,想要个室内运动场也是奢望。每次赶上下雨天,孩子们只能上下跑楼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孙丽女说,学校硬件提升困难确实很大,但是一定要因地制宜、借力“破局”。

  今年暑期,孙丽女带着学校领导班子落实了孩子们眼中的大事——拓宽跑道。“我们沿着教学楼的最大外围,铺设了“海事蓝”塑胶跑道。这样一来,跑道从150米拓宽到了近280米,不光孩子们高兴了,视觉效果也非常好。”孙丽女笑着说。

  2021年8月,华藏寺巷校区回归到大学路,这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创造了契机。孙丽女表示,学校将积极盘活学校及周边的教育资源,开启“一校两部”的办学格局,计划将华藏寺巷校区打造成集学习、体验、共享为一体的“校园环保嘟嘟城”。这便是未来“大学管理”中一个美好体现。

“探索”

用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经过一年的传承、创新与发展,2022年大学路小学的招生情况喜人,老百姓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工作之余,孙丽女经常在追问自己: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当然是聚焦在“人”本身,换句话说,要学生好、教师好。

  “大学使命”即育人目标,这是大学路小学始终追求并不断精进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无疑为教育增添了更多色彩和可能性,但我认为,教育的核心始终是‘人’。”

  经过2.0校园文化设计后,大学路小学将《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确定为“日新”学子的培养目标。“日新”简而言之就是每天都有变化,学校每天改变一点点,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借鉴了传统文化,将育人目标进行校本化的全新演绎,让其更适合学校土壤,更易于被孩子们所接受。”

  今年六一节前夕,“修小新”“齐小蟹”“治小鲸”和“平小狮”四位“新朋友”跟孩子们见面了,这正是“日新”学子培养目标的卡通人物形象。据孙丽女介绍,为了让浙江省第一所少年海事教育学校这一特色更为鲜明、让孩子们更可感,学校和中国美院的教授合作,从育人目标出发,以海洋动物为原型,设计出了“日新梦想号”校园文化系列标识产品,这四个吉祥物就是其中之一。

  对此,她进行了解读——

  “修”即“修身”,希望孩子们爱自己,勤学习,修养自身,端正自心,同时发展各项兴趣爱好特长;“齐”为“齐家”,希望每个孩子爱家庭,懂孝悌;“治”原意为“治国”,引申理解为“爱社会,明责任”,希望孩子们打开视野,明确自身与社区、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会交往,有公益心;“平”为“平天下”,希望孩子们拥有一颗中国心,树立报国理想,拥有世界眼和开放包容的胸襟,初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由此,我们衍生出了儿童版‘四爱’:爱自己勤学习,爱家庭懂孝悌,爱社会乐奉献,爱祖国立志向。”孙丽女说。

  “大学精神”则涉及教师的精神塑造和队伍建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出自《大学》,这是教师的培养目标。为此,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日新学院”,通过与高校专家合作,成立写作帮帮团、育人帮帮团、日新义点亮公益帮帮团等多样化的形式,为教师搭建多元的成长平台,助力日新教师的发展。“我们希望老师们也能坚持‘四爱’,爱教育事业美,爱学生师德美,爱学习专业美,爱生活和谐美。

“深化”

构建“五长”课程让“日新”更可感、可见

  今年开学首日,大学路小学发布了少年海事读本《小海狮活动手册》。这本手册是在杭州海事局支持下,由学校海事教育骨干团队设计编写,内容多彩有趣。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开发系列少年海事课程,积极践行校内外海事研学活动,让“爱海洋、知海事、护海疆”深入孩子们的心田。

  “学校边上的贴沙河是母亲河,西湖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孙丽女说,未来,学校将在海事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一系列与家乡、环境相关的“小河长”课程,让孩子们学会与环境、与自然友好相处,进而“平天下”。

  孙丽女提到的“小河长”课程是日新“五长”课程之一。新学期,借着新一轮课改东风,学校全新构建了日新“五长”校本特色课程,与“德智体美劳”对应,五育并举,每周一节。孙丽女说,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小河长、小馆长,小部长、小社长和小园长。“未来三年我们将逐步实施,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德育实践,将‘五长’课程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实现与语、数、英、科等学科的贯通,促进孩子的全方位发展。”

  孙丽女举例说,学校正与小营街道开展深度合作,让孩子们能走到周边的场馆,成为“小馆长”,从参观者变成服务者、志愿者,甚至可以尝试去做管理者,成为“名誉小馆长”;今年3月,学校还联合大学路社区,以家校社协同的形式开辟了“大学小新梦想种植园”校外劳动基地,孩子们担任“小园长”,通过认领、自种、自管、自采的方式,春播秋收,了解不同蔬菜的生长过程。

  孙丽女表示,作为上城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校,大学路小学将抓住契机,推出“日新成长手册”,呈现孩子们在校学习各阶段的过程性评价,让“双减”更稳落地,让孩子们更好成长。

“延伸”

打造更多实践空间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今秋开学,劳动课正式成为了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各校都在火热开展颇具特色的劳动课。早在上学期,大学路小学就启动了劳动教育,9月开学后,劳动课程被排进课表,每周一节。

  伴随着劳动课程纳入课程,大学路小学在家校政社的联动助推下,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了“大学小新梦想种植园”。“我下班就想着去菜园看看,而让我惊喜和欣慰的是,孩子们也会三五结伴或与家长自发到菜地,十分关心自己种的菜。”

  孙丽女说,她从小长在乡村,对菜园总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小时候一放学我就会到田间割草、玩耍,度过无忧无虑的时光。现在的孩子,童年几乎被课业占据,看着他们在梦想菜园认真劳动、笑着擦汗,真是感觉温暖和幸福。我觉得,这就是‘双减’之后该有的常态。”

  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学校想方设法整合人才资源,组建了一支由校内外教师组成的复合型劳动师资队伍,其中包括校内的劳动老师、综合实践老师、班主任、科学老师,以及校外聘请的非遗传承人和家长志愿者等。孙丽女认为,劳动教育的开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学校低中高段分步实施推进劳动教育,更精准,也更适合孩子。

  比如,孩子们有机会参与到多彩公益圈的劳动实践与社会公益服务中,使劳动成果具有公益性。“去年,孩子们就把梦想菜园收获的蔬菜送给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分享温暖,让爱延续。”

  在孙丽女看来,劳动教育的开展让孩子们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书本走向生活,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绝佳载体。但这一过程绝非是“放养式”的,更需要学校加以引导。“未来,我们会继续拓展劳动空间、搭建实践平台,让劳动教育平台活起来,内涵丰富起来。”

  未来,大学路小学“一校两部”办学格局的形成,为孙丽女的这一设想加了一道保险。她表示,学校将利用好学校和社会资源,聚焦“劳动和实践”,建设各种各样的体验馆、劳动体验空间,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劳动实践的乐园。

结语

  明年,孙丽女从教将满30年,她会领到由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三十年教师荣誉证书”,这将成为她过往30年职业生涯的纪念,更是她迈向人生新阶段的里程碑。

  她一直说,无论做校长还是当老师,都始终要怀抱一颗“温暖”的心,这是她的教育经历教会她的。从教近30年,孙丽女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就像桔树一般“独立难迁”。在教育这条长河中,从摸着石头探寻、到初露锋芒,再到沉淀出自己的教育管理智慧,她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少了一些焦虑与急切。

  “我经历过病痛梦魇,我的主治医生始终鼓励我勇敢向前,永远都把‘会越来越好的’传递给我。这让我感受到,信念对任何人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力量。”孙丽女感慨,她将继续传递温暖和力量给对师生,“教育成就了我的事业,更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

  “我们教育者与孩子之间,就是双向输出和双向奔赴,这就是美好教育的真实模样。”孙丽女如是说。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