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鲁少辛)“范老师,我是小龅牙,有点难过。”“我昨天在rainbow管乐团训练的时候,老师夸我进步了一点点。”“我马上要参加表演了,担心自己表现不好有点紧张,怎么办?”“老师我有一个小烦恼,我很想和一个人成为知心朋友,但是感觉不成功。”……
午饭后,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3)班的班主任范雪莲老师跟她谈心小组的8个学生一起,围坐在洒满阳光的书吧里。他们有说有笑地聊着天,有的分享快乐,有的“吐槽”烦恼,还时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自学校推进全员德育导师制后,这样的师生场景在实中校园随处可见。
1对8“对口帮扶”,让老师们变成爱的“树洞”和“玩伴”
近年来,杭实外一直深入推进“全员德育导师制”工作举措。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由1名班主任、2名副班主任和1名生活老师组成“德育导师团”,全班同学划分成4个小组,每一名老师都对口帮扶8名学生,通过与学生交心谈心和团队活动的方式为孩子们解压,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生活上的指导。
过去一个班主任管一个班,难免照顾不过来的矛盾也得到了巧妙地化解。杭实外的德育导师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被看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与鼓舞而积极健康成长。时间久了,学生也对老师越来越依赖和信任。四(3)班的杜施奇同学这样说道:“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我都想和我的导师去说说。”
“学校的‘如数家珍’服务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一直以来,我们服务好学生的学业、生活,还要做好学生心理需求的服务。”杭实外小学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凌美福介绍说,“我们每位老师和自己结对的八位学生,也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的团队,他们通过对这个团队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彼此获得成长的能量,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生命支持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
德育导师制,每一位老师都是“全能管家”
在杭实外,每一位老师都是“班主任”,而在学生眼里这群特殊的“班主任”就是德育导师,但与其说他们是德育导师,他们更像一个“全能管家”。
学习生活关怀、心理辅导、家校合力……杭实外德育导师的身影无处不在。嘘寒问暖、谈心聊天,导师们事无巨细地关心着学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导师们对学生的每一句叮嘱都是德育的温度。在衣食住行中倾注关爱,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如同亲人般的温暖,更在这浓浓的爱意中茁壮成长。
填写德育导师手册、批改学生合作社手册、与学生交流生活学习问题,德育导师们一字一句地说着、写着,仿佛生怕遗漏了些什么。即使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他们依旧专心致志,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导师们批改的一字一句都是德育的温度。
除了对同学们进行日常生活学习上的关怀,德育导师们每周还会开展合力会议,进行一周情况总结、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在一次又一次地合力会议中,德育导师们一步一步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孩子。
据悉,自办学以来,杭实外始终围绕“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服务”的理念,让人人成为德育导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每位德育导师既是“家长”,也是班主任。德育导师们建立学生个人情况档案,全面跟踪学业进程,家校互通,关注心理健康成长,以点到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