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占尘雪 通讯员 刘杨 庞洋 申博 高峰)2月22日,为时三天的中国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招生(复试)拉开了帷幕。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本次复试回归线下考试。
首日考试科目为中国画、书法学、图像与媒体艺术类,6000余人参加了考试。23日至24日为设计学、美术学、环境设计类(大类)考试,三天共1.7万人次参加考试。
中国美术学院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1620名(含:2023年普通类计划170人,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招生75名;面向浙江省招收“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70名;文化和旅游部援疆援藏普通类招生5名等)。本次专业考试(复试)成绩将于4月中旬公布。
信息化+数字化推动校考制度改革,“初试+复试”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高质量
今年1月9-11日,中国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招生初试(网络远程考试)工作顺利完成,全国4万余名考生参加了“云上艺考”。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美院率先在全国推出美术类的线上招生考试,首创初试(网络远程考试)+复试(现场考试)的招生考试制度,从应对新冠疫情的被动之举,化危为机,转为主动变革的创新之举,积极回应国家对新时代艺术人才选拔、培养的要求。三年来,学校高举信息化、数字化旗帜,不断调整、优化流程、方法和技术,引领了艺考改革的发展,树立了艺考改革的风向标,为美术类线上考试的全国推广提供了样板。
为确保线上考试的公平公正, 招生考试采取标准化操作流程,实施双路实时监考,考试结束即展示试卷、上传试卷照片并即刻密封、限时邮寄;收到考卷后,由专人分拣拆封试卷;坚持背靠背三轮独立评分机制;增设视频核对环节,严格查处违纪作弊情况。
四万余名考生参加初试,约9000名入围复试,平均报录比约为50:1
中国美术学院2023年本科招生,实施了初试(网络远程考试)+复试(现场考试)的招生考试制度。全国4万余名考生经过公平公正的评审,约有9000人进入复试,最终的平均报录比接近50:1。中国美术学院在2023年本科招生中继续紧跟国家的艺考改革,持续性地推进招生改革:
明确人才选拔标准,传递人才选拔价值观。中国美院自2021年启动招生改革至今,学校一贯反对以应试为目标的机械化技能训练,提倡考生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真切的色彩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专业思维能力。具体实施中,除了继续保持首创的初试(网络远程考试)+复试(现场考试)的招生考试制度外,初试复试各有侧重:初试侧重强调学科素养,重点考查基础造型能力,要求题目设计上明确具体的绘画对象;复试考察各大类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强调考生对专业的理解、专业能力的掌握,题目更有专业针对性,以达到精准选拔的作用。在评分环节,各专业评分标准也根据不同要求各有侧重。通过严格严谨的人才选拔,希望从人才培养的第一环节——招生环节就传递出学校对选拔热爱艺术、艺理兼通的优秀人才的期望。
艺科融合,拓展普通类招生。教育部大力推动“新文科”建设,提出人文、艺术、科技面向社会的跨界融合,既为艺术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也对人才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跨界的艺术人才,需要直面当今社会中的任何具体、真实的问题,以跨学科组团方式,突破学科桎梏,自由选择合适的技艺方法解决处理。中国美术学院不断扩大普通类招生,从2021年启动本科招生改革到2023年普通类计划招生已经达到170人,设置招生专业由仅面向浙江省招生的工业设计专业,扩展为面向全国分省招生的四个专业:艺术理论类、风景园林、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学。通过招收一定比例的普通类考生,特别是理工科考生,对学校教育教学起到了鲶鱼效应。入学后,学校把理科、文科、艺术三类学生放在学分制教学体系中学习,让这三类不同思维、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讨论碰撞、合作研究,探索艺科的深度融合。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向全国,培养具有综合视野的国际一流创新人才。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EDNA Joint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Art)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成立,这是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现有的中德、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基础上,呈现出“一对多”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由中国美院与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合作共建,招收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三个专业方向本科生和艺术与科技方向硕士研究生共计75名,面向浙江省招生,采用浙江省美术类省统考成绩,在艺术类第二批平行志愿录取。
今年,该培养项目将积极向全国推广,依托中、法两校设计学科优势,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模式,以“国际化、跨学科、产学研”为特色,培养具有“本土与全球、当下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综合视野的国际一流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