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占尘雪 通讯员 严许瑛 王建娟)“没想到一个举手之劳能够帮助一个家庭,心情非常激动。”4月4日上午,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大三学生潘同学在金华一家医院成功捐献178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892例、全国第149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拯救了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
两年半时间,献血16次
“2020年结束高考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红十字会急救知识的公益讲座。”潘同学说:“在红十字会,我学习了相关知识,也拿到了救护员证。而且得知,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自己的一次举手之劳或许就能拯救别人生命。”结束培训后,他便和同学参加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我清楚地记得,2020年7月30日我第一次登上了献血车成功捐献400ml全血。”
“第二次去献血的时候,那边的护士姐姐说我年轻,血小板含量也比较高的,就推荐我去地方的中心血站去献成分血。”目前,潘同学已经成功献血16次,共计4400ml,其中1200ml是全血,其余均为成分血。
没有犹豫,这是一种注定的缘分
今年1月,潘同学接到武义县红十字会的电话:“你是中国骨髓库入库志愿者,有一名患者和你高度匹配,请问您有捐献的意愿吗?”接到电话的潘同学脑海中的第一想法是“如果我能捐献,我一定去。”
在潘同学同意捐髓两天后,工作人员带他去医院抽了一管血,进行高分辨率配型。“两周后,高分辨率配型结果显示,我与这名患者是匹配的。”“在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找到全相合供者并能顺利实现捐髓的案例迄今为止只有1.4万多例。这说明这是我和那个小孩的缘分。”潘同学笑着说道。骨髓捐献疼吗?对身体影响大吗?会留下后遗症吗?和很多人一样,潘同学起初也有这些疑惑。“但一想到那位患者等着我的造血干细胞,再造第二次生命,我就没有任何犹豫了。”潘同学坚定地说。
“当初他是签完了入库协议才告诉我们的,生怕我们反对,作为家长虽然会担心,但对孩子的大爱之举我们全家人都非常赞许。”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孩子,潘同学的妈妈内心既有担忧,也有骄傲,“孩子长大了,真正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你的勇敢,我们很支持”
“潘同学是一个很热心公益的同学,他经常参加学校里一些公益活动。2022年还获得了绍兴市无偿献血积极分子的荣誉。”化学化工学院学生科老师介绍,“潘同学积极献血的行为深深感染了身边的同学,所在班级参与献血的已有9位同学。”“这次了解了潘同学的捐献过程,我也在中华骨髓库登记入库,希望也能为有需要的患者匹配上,为他们提供帮助。”潘同学的同窗杨同学说。
4月4日,学校相关领导和老师都来到了浙江金华,陪潘同学一起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在老师、家人和志愿者们的陪伴下,潘同学走进采样室,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一个家庭带去延续生命的希望。
“根据造干捐献的双盲规定,我不知道对方的信息,但是收到的感谢信提到他还未成年,我就觉得他们家庭太不容易了。”潘同学说,“完成捐献,我心里就踏实了。”
据悉,潘同学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请假大半个月。“请放心,这段时间的课程,我们会安排专任老师单独补上。回校后,我们辅导员老师也会格外注意的。”化学化工学院相关领导表示。
从入库到最终捐献,3年时间里,潘同学登记留下的联系方式也始终没有变过,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每次都能及时联系到他。“我怕哪天就需要我了,只要我的联系方式不换,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我,大事难做,但力所能及的事还是要做的。”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