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王亦菲 高斯永 摄 冯俊涛)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山沟沟村,一个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璀璨明珠,正以其独有的乡土文明、树木特色、景区魅力与深厚文化历史,编织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近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自动化学院“千万工程”实践团深入此地,开展了一场以“乡村产业,创新创业”为核心的主题调研,旨在探索乡村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乡土文明: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画卷
山沟沟村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村、国家森林乡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在山沟沟村,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文明气息。村庄的房屋错落有致,小巷幽深静谧,村民们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生计,世代传承着农耕文化。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村庄也在不断吸收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画卷。
△ 实践团走进山沟沟村调研学习
景区特色: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
山沟沟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独特的景区特色。村庄保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古民居、古桥等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实践团成员在走访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村庄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并对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提出了建议。
△ 实践团走近村民开展问卷调查
文化历史:红色记忆与乡土文化共融
为真正实现“自治化解矛盾、法治定分止争、德智春风化雨”,切实维护全体村民的合法权益,山沟沟村以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为契机,抓强组织领导、抓细宣传教育、抓实法律保障,并依托良好的红色资源,将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余杭共青团历史纪念馆等场地串珠成链,形成红色普法教育阵地,在创建中实现“民主管村、文化兴村、法治安村”的红色普法之旅。
实践团的成员们还在余杭共青团历史纪念馆里重温了入团誓词,深切感受到山沟沟村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 实践团参观余杭共青团历史纪念馆
调研现场:更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
“智农福”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穿梭于村巷,与当地村民展开了热烈而真挚地交流。队员们精心设计并发放了《余杭区“千万工程”农村治理情况村民满意度调查问卷》,旨在直接倾听民声,精准把握乡村治理的实际成效与村民的真实感受。他们不仅询问日常生活状况,还详细了解村民对于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满意度与改进建议。
村民们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们热情回应,认真填写每一份问卷,有的还主动分享了自家参与乡村治理的小故事,现场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氛围。一位老奶奶拉着队员的手说:“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关心我们农村的事,心里真是暖!希望你们能多来,给咱村子带来更多的新想法、新气象。”
△ 实践团开展农村治理情况村民满意度调查
温情插曲:爱心接力,找回走失的老奶奶
△ 实践团帮忙找回走失老奶奶
正值晌午,阳光洒满余杭区山沟沟村落的青石小径,实践团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就在这时,一位神情焦急的婆婆向队员们求助:“我家亲家不小心走丢了,孩子们,能不能帮帮我?”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队员们迅速调整计划,当即决定投入这场特殊的“搜寻任务”。
在婆婆简述完老人最后出现的位置后,实践队兵分多路,穿梭于田埂小道与山林间,挨家挨户询问。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在通往山上的小路上,队员们与老人的家人共同发现了安然无恙但略显疲惫的老奶奶。那一刻,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此次“意外”的插曲,成为了实践活动中最温暖人心的一幕,不仅展现了队员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团结协作与高效的行动力,更是深刻体现了实践活动背后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这次经历让我们意识到,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完成调研任务,更是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建立情感连接的过程。”实践团队感慨万分。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