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第40个教师节:致敬教育的引路人③王杨军:让语文回归最初的样子
2024-09-10 15:33: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占尘雪)

  编者按::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第40个教师节到来。在这个充满感恩与敬意的日子里,我们开启了这次特别的采访之旅。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有一群人的身影宛如灯塔,照亮前行的路。他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是经验与智慧的传承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教龄长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用教育改变世界,用爱心培育未来。

  此次采访,我们把镜头对准艺术“点灯人”、音乐“疗愈师”、课堂“变革者”这些教育引路人,深入挖掘他们的教育理念、创新实践、成功经验、育人心得,以及背后的感人故事,展现他们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感受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希望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展现教育的多元魅力和教育工作者的风采,展示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传递教育的力量与价值,同时,引发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与尊重,激励更多人投身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第40个教师节:致敬教育的引路人①刘军:他舞起龙,在校园里“卷”起阵阵国风)

  (第40个教师节:致敬教育的引路人②周瑶:鼓圈,用音乐链接心灵)

  “语文最美的样子” 来自这位拥有千万粉丝的教师

  “富春山神和班上仙童们共同耕作”,这是“语文山水”账号的说明文字。该账号目前拥有1300余万粉丝。

  富春山神,是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王杨军的笔名,他是富阳人,也是“语文山水”的主理人。

  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往前倒10年,王杨军刚硕士毕业,走进丁兰实验中学,踏上教师岗位,“第一个整十年,内心蛮激动的。”

  现年37岁的王杨军说,当老师,是他的有意为之,而探索课堂改革,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无论是拍摄短视频,还是在课堂上不走寻常路,都源于他的初心。

  “硬核技术”

  2006年,王杨军读大学。学对外汉语的他有个狂热爱好,那就是拍摄视频。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他不仅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赚钱,购置了6000+的诺基亚拍照手机和4000+的索尼相机,还选修了影视、设计方面的课程,扩大知识储备。

  “到现在,我的电脑里还有不少大学时期的视频,留下了很多学生时代的回忆。”那时,大家还给擅长拍摄的王杨军取了一个绰号——杨TV。他不光会拍,还精通多个视频剪辑、网站设计的软件,“计算机的相关技术,确实是一个‘硬核’技术”。对此,王杨军深有感触,特别是处于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感受尤甚。

  从教之初,王杨军就有拍摄视频的习惯,这也是求学时代遗留下来的。从课堂教学、班队活动,到春秋游、军训、运动会,关于学生的一切活动,都会被他记录在镜头里。待这些素材拍摄完毕,王杨军还会认真地剪辑成片,转场特效、背景音效等都会仔细琢磨。对此,同学们都十分开心。

  视频拍摄上的技术加身,为他日后的短视频创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也让他的“走红”有迹可循。

  “打开新世界大门”

  王杨军加入短视频洪流,源于一次偶然。2019年前后,他发现身边的同事都在刷短视频,原因是小视频也有大乾坤,其中不仅有搞笑段子,还有海量知识,“我感觉自己对新媒体的认知一下子就变了,不再那么局限,新世界的大门也打开了。”

  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王杨军在抖音平台注册了如今粉丝千万的账号——“语文山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语文山水”便由此得名。王杨军说,这是他心中,语文最美好、诗意的样子。

  随后,王杨军尝试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作品,记录生活和学习,重点记录语文课堂。起初,他的作品多以旅行的沿途风光为画面,再配上自己朗读的诗文,画面唯美,富有诗意。“那时我并没有想太多,能有志同道合的网友与我有所共鸣,就够了。”

  “火了”

  2019年,一个作品小火了一把。那是10月29日发布的作品,几天之间,流量爆炸。从那以后,“语文山水”广为人知。

  那是一个秋天,杭州的深秋是属于桂花的。王杨军带着学生上了一堂再平常不过的语文课——尝试“时令”话题,搜集并吟诵关于桂花的诗词。

  “关于桂花的诗歌不少,但能想到的却不多。”为了有所收获,王杨军与同学们一起查阅了很多课外资料,最终搭配手势、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朗诵出来。为了记录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他便拍了视频,在账号上分享。

  令他完全没想到的是,视频发布没几天,播放量就达到了三四十万,还吸引了数万网友点赞。评论区中,网友十分热情,你来我往地分享桂花诗词,以及朗诵的方式与技巧,还有网友评论,“这才是中国课堂该有的样子”。

  “这条视频火了之后,我非常兴奋、欣喜,甚至睡不着觉。”很显然,当时的王杨军还没有做好走红的准备。

  随后不久,账号的粉丝就突破了50万。一时间,王杨军在短视频领域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赛道,在网络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他和同学们的语文课堂,成为了万千网友寻找和享受“语文山水”的捷径。

  “源于语文之美”

  为什么会“火”?

  王杨军对此也很惊讶,惊讶之余,他做了详细分析。此前他创作的短视频,画面多是山水草木,角度不新,内容不精。“语文课堂的出现,让网友找回了失去已久的求学时代,那是青春,是回忆。”

  王杨军还分析,这样的语文课堂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和稀缺性,在承载网友的追忆和想象的同时,还伴随着思考,形成了讨论。

  目前,从用户的留言和私信来看,“语文山水”的粉丝主要由三部分人群组成,分别是语文教师、中学家长和大学生,前两类人群好理解,大学生为何会关注?“当大学生告别传统课堂后,他们会感怀,会怀念青春。校园时光是最美好的年华。”王杨军说。

  “如果不是急着赶路,语文才是最美的学科。”这是来自网友的评论,也恰恰说到了王杨军的心坎。“语文山水”能够“出圈”,正源于语文之美,是语言文字、诗词歌赋唤醒了大家的内心。

  “拖更最严的博主”

  至今,“语文山水”已更新了百余个视频。常规教学工作之余,王杨军喜欢翻翻评论,找找灵感抑或是共鸣。但他从来不删评论,“允许不同声音存在”。

  “质疑声”就是其中一种。有人说他的视频是摆拍、有剧本,背后有团队,质疑学生在表演、作秀。看到这类质疑甚至恶评,王杨军很淡定,在他看来,网络世界是开放且自由的,有些言论能够促进他思考和提升,从而形成更好的语文教学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巨大的流量之下,王杨军并没有“失去自我”,反而走得更慢,走得更稳。纵观“语文山水”的视频作品,其时长基本为2-3分钟,即便素材再好,王杨军都会尽量压缩时长,“这样便于传播,更便于那些在偏远山区不联网的学校的老师们分享、学习。”

  “我是拖更最严重的博主,更新很慢。”王杨军笑着说,在粉丝几百万时,他是被催更最多的。寒暑假时,王杨军会刻意放慢更新脚步,埋头阅读或观看视频,学习教学理念和短视频创作技巧,不断给自己充电。他说,接触的人越多,就越担忧自己的知识不够,这时最能安抚内心的,就是不停阅读。

  另外,他还提到,除了阅读,网络也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是书本的一种补充,一些个性化的思想和言论,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扩容。

  “对得起流量”

  你的流量这么好,为什么更新这么慢?对此,王杨军说到了四个字:精益求精。

  众所周知,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费时费力,能完成一个优秀作品并不容易。而“语文山水”的所有作品,从拍摄、剪辑到特效、配音,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我以前都是熬夜剪视频的,十点多到家后整理整理就开始了,一段2-3分钟的视频,剪辑时间10个小时打底。”王杨军的课堂,最早出现的是单机位镜头,后来变成了特写和大场景的双机位镜头,课堂效率得到了保障,他对视频制作的要求也提高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业,经过筛选和打磨后出现在了王杨军的短视频里。“一堂课上,同学们展示的作品很多,素材量大,随机性强,为了更有可看性,视频剪辑过程中,我会尽量追求逻辑性、故事性。”王杨军说。

  此外,为了辅助网友理解,传播语文知识,他后期还会制作信息量很大的字幕,光校对内容就会耗费大量时间。不仅如此,视频的配乐也是重要一环。“我主要会选古风、民谣,以此来凸显同学们表现作品时的真性情,有时还会运用电影配乐的思路,根据内容和情绪,选择更适合的音乐。”

  “流量越大就越要走心,对得起流量和网友。”王杨军说。

  “大课堂”

  与巨大的流量相比,更令王杨军感到开心的,或者说更让他引以为傲的,是网友对学生和作品的认可和赞美。在他看来,这对学习语文的同学们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强烈的正向激励,还有了在课后创作更多好作品的动力。

  王杨军还提到一个细节的变化:自从同学们被广大网友熟知之后,大家的创作热情更浓了,作品表现更细腻了,同时朗诵也从尴尬转变到了自然,多感官的调动,让真情实感的流露更为直接。“同学们的内心打开了,不再羞于表达,而是更开朗、大方了,”

  此外,更为可喜的是,“语文山水”短视频中的课堂与网络甚至社会联动,形成了非传统意义上的“大课堂”,人人可参与,人人可感悟,人人可看到语文之美。这便是他持续更新“语文山水”的初衷,即传播语文之美,让语文回归最初的样子。

  “自然而然的改革”

  随着账号的持续更新,王杨军不知不觉间,走入了一场关于语文教学的课堂改革。

  这个改革,发生在他还没火之前。初登讲台,王杨军便隐约感觉到语文课堂教学是存在问题的,具体来说,应该是应试性太强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有一次,他在全班进行“飞花令”,40位同学只接了几句,就没了“库存”。这让他意识到,关注传统诗词教育,转变“为考而学”的现状迫在眉睫。探索课堂改革,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在这场改革中,学生的课后作业,被率先拿来开刀。王杨军会结合日程教学内容布置一些创作类的作业,诸如诗歌、短篇、剧本的创作等,还有涉及一些迎合生活实际的话题和内容,诸如“如何规范的网络聊天”等,以往大量背诵范文材料、重复练习的作业,不见了。

  利用短视频这个改革的手段,王杨军逐渐摸索出了一条语文教学创新之路,飞花令、三句半、姓氏介绍、肖像描写等特色内容,都出现在了他的语文课堂中,那些优美的句子、有趣的课堂互动,以及学生真实的表达,都吸引着网友。“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兴趣,扩大阅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这样能力与素养就自然形成了。”

  在他看来,应试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全部,在提升语文素养和答题技巧上,他更倾向于前者,也就是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

  这也正是高流量数据背后,王杨军真正想追求和表达的东西。

  “清醒的回答”

  如何看待自己“火”了?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杨军给出了一个非常“清醒”的回答:我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是网络成就了我,中国辛勤耕耘的老师有很多,我只是沧海一粟。

  “语文山水”走红后,王杨军成了拥有千万粉丝的“大V”。爆火之后,他并没有把“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也没因此浮躁,反而更加清醒。“我挺怕走红的,面对大流量的关注,很惶恐。”他笑着说。

  由于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的内心很纯粹,特别是受到田园诗的浸润,为人淡泊名利,闲云野鹤,多有山水田园之情怀。“越是读多了田园诗,就越会理解和认同那些‘出世’和归隐的思想。”

  对于“网红教师”这个称呼,王杨军好像也不像以前那么排斥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希望让学生从应试教育当中走出来,享受课堂,找到自己。而我自己,会继续教书、育人,帮助学生完成一个‘人’的成长。”

  “越来越重的责任”

  随着“语文山水”粉丝数量的不断增加,王杨军坦言,“感觉身上的责任更大了”。

  他也表示,很愿意发挥自身价值,实现更多社会效益,诸如为新教师做培训、分享语文教学经验、为街道社区做宣传等。

  丁兰实验中学所处的丁兰街道,桃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尤为鲜明,该街道意在打造“杭州桃花坞”。前段时间,王杨军还为此提供了一些点子。

  他认为,“杭州桃花坞”的打造,不妨融入一些少年元素。“因为桃花是一种少年感很强的意象,我们可以融入一些传统的古诗词元素,让同学们创作与桃花相关的诗歌,或者在春天桃花盛开时举办桃花诗词大会等,想想就很美。”

  不过,王杨军表示,凡事术业有专攻,他还是希望能够深耕语文学科,站稳讲台和课堂,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一些人,让大家看到语文之美,也让生活因语文变得美好而幸福。

  “我曾设想过自己当老师的样子,现在的我很符合当时的想象,是最初的样子,也是最美的样子。”王杨军笑着说。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