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滨兰实验学校学子收到国内研究古生物化石教授回信
2024-10-15 14:3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 通讯员 王珂馨)最近,滨兰实验学校602班的秦若蓥接连收到了三位国内研究古生物化石的教授的回信。

  事情要从这个十一长假说起。国庆假期期间,秦若蓥在老家桐庐的河滩上捡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不到半块手掌大,呈长条形,而这块石头的奇妙之处在于,石头的一面上有一个标准的“8”字形图案。这到底是块什么石头?全家人都很好奇。

  秦若蓥的爸爸分析后认为,这可能是一块千百万年前某种生物的蛋卵的化石,因为“8”字形的图案是白色的一圈,而且是嵌入在石头当中的,这肯定不是人为的。秦若蓥自己也很好奇,但是不管是在百度还是在短视频平台搜索,都没有找到答案。

 

△ 秦若蓥捡到的石头

  最后,一家人讨论后做出一个决定,何不向大学里的专家教授请教呢?于是在爸爸的指导下,全家人开始了网上联系专家询问的活动。

  第一个想到的是浙江大学,但是搜索了官网后发现浙江大学的生命科学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并没有找到古生物相关的专业或者教授,杭州本地的寻找就此结束了。秦若蓥的爸爸后来又想起了知网,于是通过知网的论文搜索,终于找到了三位教授的联系邮箱。之所以同时找了三位老师,是为了怕只发一封邮件而收不到回答。

  第一位是论文《湖北武汉地区志留系下红层的古鱼类化石 及其生物古地理意义》的通讯作者盖志琨研究员,盖老师的工作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的研究院。

△ 盖老师的回信

  第二位是论文《江苏徐州寒武系第二统猴家山组顶部小壳化石初探》的通讯作者张志飞教授,张老师的工作单位是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同时也是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陕西省早期生命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老师。第三位是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黄程副教授。

△ 张老师的回信

  在获得了专家的联系邮箱后,由秦若蓥口述,爸爸负责打字的邮件就此发出。邮件的附件里,秦若蓥还用妈妈的手机拍摄了石头图案的照片后进行了添加,和正文一起发送。没有想到的是,从收到第一封邮件开始三天之内,三位老师都给秦若蓥回了信。

△ 黄老师的回信

  三位教授首先都给出了一致的答案,那就是很可惜,秦若蓥的这块石头不是化石。而且三位教授还都给出了一致的判断,就是这块石头的图案的正式学名是方解石脉体。虽然这块石头并不是化石的答案给秦若蓥带来些失望,但是,三位专家老师也给秦若蓥带来了很详细的解释。西南石油大学的黄教授在给出了石头的正式学名后,还从石头脉体的形成时间、腹足类(螺)化石的晶体结构特征、腔室等方面做了分析。

  而中国科学院的盖老师更是带来了额外的惊喜。盖老师首先感谢了秦若蓥的来信,在对石头做出判断后,还介绍了浙江是古生物化石的产出大省,为古生物研究提供了很多古生物化石,还给秦若蓥发来了很多视频资料链接,这些既有像人民日报这样的媒体对盖老师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历的报道,还有很多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成果的媒体报道以及科普视频。

  最后,盖老师还表示,下次如果来浙江进行野外考察的话,可以来学校做一次科普讲座。

  收到了三位专家的回信后,秦若蓥一家都很激动。这不但是解答了秦若蓥心里的疑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事件,使得秦若蓥学习到了求知的方法以及科研专家们严谨、热情的工作作风。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