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虚拟教研室是新时代下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的组织形式,有望促进基层教学组织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为响应新时代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1月30日,由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举办的《海岸海洋地理与遥感应用虚拟教研室暨海岸带资源开发与评价跨学科课程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与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李加林教授、马仁锋教授,孙超、刘永超、曹罗丹等副教授,以及地理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围绕虚拟教研室与跨学科课程建设,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会议开场,宁波大学李加林教授、马仁锋教授对召开此次研讨会目标进行了简要介绍。他们指出,虚拟教研室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能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协同效应,但宁波大学在该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学习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先进经验,宁波大学有望在虚拟教研室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打下扎实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李发源教授围绕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建设和虚拟教研室建设经验,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他深入分析了当前专业建设中教学研究不足、教育形态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措施。在虚拟教研室方面,他从建设内容、实施路径和战略意义等多维度展开,强调了虚拟教研室对高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为宁波大学提供了启发性指导。
宁波大学孙超副教授结合地理系学科发展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宁波大学海岸海洋地理与遥感应用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概况及未来规划。他从平台条件、教研基础、课程体系等方面出发,分析了现有优势与发展方向,并汇报了《海岸带资源开发与评价》跨学科课程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成果,为课程建设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有益参考。
盐城师范学院蒋海兵教授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跨学科教学模式”为主题,从研究背景、必要性、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享。他指出,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素养。蒋教授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及高校学科交叉发展的现状,为跨学科课程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次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各高校专家围绕虚拟教研室和跨学科课程建设充分交流了经验与思考;参会的学生认真聆听并积极讨论,深化了对相关领域的理解。会议不仅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方向,也为宁波大学与其他高校在地理、海洋相关教学和科研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未来,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将持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在虚拟教研室和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的协作,致力于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科内涵,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 孙超 马仁锋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