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湖南大学聚焦“四力”全面深化科技创新
2024-12-26 15:53
教育部
作者:

  湖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面向国家急需、围绕关键领域、立足学校优势、强化系统集成,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协同力、贡献力、内驱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夯实自主创新根基,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一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实施“基础研究行动计划”,紧扣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培育计划”,催生气体动压轴承技术、电涡流阻尼器技术、大型永磁风力发电机、三维五轴联动激光加工装备等一批首台首套首创首批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15项,其中2024年获4项,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缓冲耗能新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学校21人次入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建设,抓住“国重”重组契机,牵头新建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整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化学生物传感器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共建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等全国重点实验室。系统布局“国家-省部-校”三级科研平台体系,重点在电能变换与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等8个国家级科创平台,深入推进130个省部级平台、153个校级科研平台建设,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三是布局前沿交叉研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打破传统依赖学院设置和固化的研究体制,对多学科资源投入进行整合,成立“运载装备智能网联”“先进整车”“智慧司法”等若干系统创新研究中心和交叉研究中心,打造科研创新特区。成立生命交叉研究院,与地方政府共建2个附属医院,推动医理、医工、医信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协同力。一是加强平台协同。深入推进与启元、鹏城、怀柔、张江等国家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专家团队与国家实验室合作交流机制,协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与国家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共同成立核应急装备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推进国家核应急技术能力建设现代化。二是加强人才协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国家重点关注战略领域,组建大团队,开展大协作,推动建立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贯通的大兵团作战模式,实现跨学科、跨领域深度合作。三是加强产教协同。深化“企业出题、协同答题”模式,与700多家重点企业联合开展23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华为、中国移动、南方电网等领军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21家,不断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创新创业学院、湘江卓越工程师学院湖南大学分院等平台,聘用2100余名企业家担任联合导师、行业导师,加快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打造发展强力引擎,提升科技创新贡献力。一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成立国内合作办公室,布局建设7个地方研究院,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湖南“4+4(四大实验室、四个重大科学装置)科创工程”建设,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全年服务算力用户860多家,牵头建设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为湖南工业发展提供一体化、全链条创新服务。二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市场导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区,建立“筛选培育—分析导航—融资谈判—落地转化”全流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2020年以来孵化企业342家,其中面向原子级科学计算的‘非冯·诺依曼’架构专用ASIC芯片”项目2024年作价2亿元落地转化。与地方政府共建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助力微电子企业自主研发多款DSP芯片,打破国外垄断。与相关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华为湖南联创实验室、文化与媒体计算研究中心,积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扩大科研实验平台等优质科研资源向学生开放的覆盖面,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进课题团队,积极参与具有挑战性的创新研究,打造特色鲜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区。深入实施本科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全面推动本科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做到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双结合”,2024年学生获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一等奖20余项。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内驱力。一是建立一套考核引导机制。持续完善职务职级评审办法和“岳麓学者”人才评价导向,全面推进以科研创新质量、社会服务贡献为核心要素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分类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不断健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评价机制。修订学院科研考核办法、科研平台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基础研究评价办法、国防研究评价办法,严格落实不得将论文数、专利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分配直接挂钩,引导科研人员安心教书育人、潜心科研。二是完善一套科研培育机制。构建卓越奖励范式,在推进人才和团队协同创新、产出标志性成果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力促重大成果频现。重视青年教师发展,开展学科资深专家、优秀教师、科研工作者与青年教师“传帮带”“结对子”等活动,推动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度、团队培养制度,完善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人才的工作机制。三是形成一套创新服务机制。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知名专家联络机制,落实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加强对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指南编写、项目申报、平台建设、模拟答辩等方面的全过程指导和服务。完善科研管理服务平台,提供科研“一站式”服务,修订28项科研管理相关制度文件,加强科研过程规范管理,优化科研审批流程,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