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仅一周的时间,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欢萍教授连续两度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科学》(Science)上发文。
1月9日,北京大学周欢萍教授、张艳锋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Wafer-scale monolayer MoS2 film integration for stable,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晶圆级单层MoS2薄膜集成实现稳定、高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论文。
1月16日,周欢萍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再度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Nonalloyed α-phase formamidinium lead triiodide solar cells through iodine intercalation”(通过碘嵌入制备非合金α-FAPbI3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论文。这是Science期刊在一周之内连续两次刊发周欢萍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
据介绍,周欢萍,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国际科技前沿,重点研究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以及高效、稳定光伏器件的构筑等关键科学问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5), Nature,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Energy等杂志发表,总论文200余篇,论文总他引超过38,000次(H-index = 80), 获首届科学探索奖、第17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17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第18届“TR35”,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奖等荣誉。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年科学协会环境与能源委员会副秘书长,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副主编等职务。
针对光伏发电的效率和寿命,周欢萍博士及团队发展了面向低成本薄膜光伏(金属硫族化合物及杂化钙钛矿)的新原理和方法。拓展了适用于杂化光电材料的生长、缺陷化学理论,解决由湿法工艺带来的薄膜质量低的问题,并由此开发了界面工程和器件集成技术,大幅提高了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Science 2014, 345 (6196), 542-546)。此外,提出了基于循环“氧化还原梭”的缺陷抑制策略,大幅延长了铅卤钙钛矿材料及器件在工况条件下的本征稳定性。(Science 2019, 363 (6424), 265-270);提出了液相介质退火工艺,为薄膜生长过程构筑了均匀高效的热场传导和适宜稳定的化学环境,保障了高质量、组分分布均一的薄膜的大面积制备,并显著提高了工艺的可重复性(Science, 2021, 373 (6554), 561-567);提出了阴离子-π相互作用,精准调控合成反应动力学,抑制了纳米与原子尺度缺陷,获得了更高质量的晶体,为钙钛矿薄膜的可控生长提供了创新有效的调控工具(Nature, 2023, 623 (7987), 531-537)。这一系列创新有力推进了新一代光伏技术的发展,并可拓展到其它半导体光电器件,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认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