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晞,朝露未干。
清风吹动璞玉湖的波光,悄然间又奔向书山叠翠,来到工程舫,拂过学子紧皱的眉头,穿过窗户又飘向远方。
严格缜密的科研实验、天马行空的思维碰撞、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30年的办学历程,在工科魅力的熏陶之下,西京学子倘佯其中,与学校一起成长共进步,笃行不怠向未来。
触摸科学脉搏,攀登知识高峰,成就IT梦想,这是张永壮在西京求学的目标。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2021级研究生张永壮,聆听他在西京一路追梦的故事。
获奖
1、第十四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2、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北赛区选拔赛三等奖;
3、第四届传智杯全国大学生IT技能大赛三等奖;
4、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一种防尘式计算机机箱》;
5、发表SCI论文一篇。
勇于探索,融会贯通
张永壮正坐在电脑前研究计算机图像处理。
IT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张永壮曾站在山脚下,望而却步,他不知道应该从哪里迈开第一步。如今,经过2年的学习,在导师的带领下,他豁然开朗,步履不停。
早上八点,进入工程舫学习专业理论课程,中午到科研楼坐在计算机前实操演练,下午回到图书馆借阅期刊文献,晚上七点,又准时回到科研楼里敲代码......看似周而复始,实则日新月异。
得遇良师,何其有幸
“求学路上,最温暖的感受,是西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袁宝玺老师对我们春风化雨的教诲。”
“课堂上,袁老师以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梳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学习方法,从简单易懂的入门知识到晦涩难懂的编译原理,面对重重困难,袁老师带领同学们翻山越岭,勇攀高峰,不使一人掉队。”
在袁老师的鼓励之下,研一期间,张永壮便和同门师兄一起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IT技能大赛。袁老师带着他们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检验成果。令他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原本没有抱太大希望的比赛,却拿回了全国三等奖,这次意外的收获让张永壮信心大增。之后,他便开始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一本本荣誉证书都是他成长路上最好的见证。
张永壮(左一)与袁宝玺老师(左二)以及同学们的合影
在步履不停中,平衡自适与奋斗
编程复杂毫无头绪、代码原理迷糊不清、图像显示不合心意......大众眼中的“计算机”或许只是网上冲浪的载体,但在张永壮的世界里,“计算机”却是他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琢磨、研究的神秘学科。
探索之路并非坦途,张永壮有时看见混乱的代码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这时,他会出去走走,他喜欢去人文景点感悟文化魅力,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也是张永壮寻找自适的舒适空间。
自小,张永壮对西安便心往神驰。通过初高中历史课本,他渴望与兵马俑对望,感受赳赳老秦那种气吞山河之魄力;他渴望听见古城悠扬的钟声,那是来自大唐的盛世之音;他渴望来到大雁塔下,看见玄奘讲经的风采......于张永壮而言,走近文化的广阔空间,是放松、享受和惬意。
科研楼灯火通明,一个个项目正孕育而生,一台台机器正高速运转。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们在触摸科学的脉搏、探索知识的浩渺,在科技创新中潜心钻研,以赤子之心洞见真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