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家级教学名师、电子科大教务处处长黄廷祝:拔尖人才培养,要探索天才、偏才、怪才的创新培养机制
2024-10-30 09:24: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强国师说》系列访谈栏目。

  近日,国家级教学名师、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廷祝教授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如何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

  中国教育在线:今年7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中共中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您看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哪些新需求?"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最关键的是什么?

  黄廷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协同融合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对大学来讲,特别是对我所在的这种部属高校或者说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尤其重要,因为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明显,人才相对集中,是典型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结合的代表。

  “三位一体”全面推进,我觉得非常具有前瞻性,特别是,应该三者“深度融合”。高水平的教学、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和高水平的人才。如果科研经历、学术造诣很高的人才,有热情地投入、钻研教学,他的教学水平、人才培养水平一般来说,一定比没有这样学术经历的人才更好。但这不等于高水平人才来搞教学,就一定搞得好,除了好的学术还需要有好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所以说,这三者有机结合、一体统筹推进,特别是深度融合,对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我想,不管是部属高校,还是地方高校,现在都面临着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把高水平的科研优势发挥出来。也许大家会说我们几十年来都是在科研育人、科教融合,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我们学校把围绕国家急迫需要的关键技术领域,代表一个学校高水平的前沿科研项目,通过主动的精心设计,转化成本科人才培养第一课堂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基于项目的课程学习中去不断挑战,在挑战性学习中培养能力。因为我们的大学教育,占用时间最多的是学生的课内教学,只有转化成课内第一课堂的内容,落实到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让高水平科研成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的支撑,形成我们人才自主培养独有的模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不管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或者是围绕国家战略牵引、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工程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体系、办法,归根到底都需要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来形成,需要深度融合的具体办法。

  对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我们永远都特别强调一个词——兴趣。对于工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同样如此。所以我们认为,要唤起好奇心。人本是都是有好奇心,有些同学从小因为应试教育一直到高考,好奇心可能丧失了,所以我们要唤起好奇心,激发他的兴趣。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实践、指导等具体办法举措,都是首先围绕唤起好奇心,激发兴趣展开的,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好玩,学生就愿意学、自主的学。做科研或是工程实践、工程创新,我要把它做出来,我觉得好玩,我要创造它,我有兴趣,这就是所谓的学习内驱力,自然而然产生的。

  另外,我们也在努力探索为天才、偏才、怪才创造尽可能的发展空间,就是要建立创新的培养机制。所以曾勇校长提出了“自主设计个人专业培养方案”,就是让学生自定义专业方向,自设计培养方案。学生有独特的思想,独特的禀赋,有很好的想法,当然我们也有顾问指导和专家论证,不是说学生说什么想什么就是好的。但是要鼓励,让有独特的思想的学生来自定义个人的专业方向,让他的兴趣、禀赋,或是怪才天才的独特想法发挥出来,这也是一种拔尖人才培养的方式或机制。他不一定是很全面的拔尖人才,偏才、怪才可能就做出颠覆性的创新,也是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在线:Sora、ChatGPT 给所有人尤其是教育界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和思考,您认为人工智能对于教育影响最大是在哪里?教师如何应对挑战?AI 时代,如何推动基础学科或其他学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

  黄廷祝: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科研范式变革,或深刻改变未来教育形态,实际上不只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都面临着生成式大模型带来的变化与发展。我们自己也在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实践。

  第一个层面,我们应如何看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影响。我的第一个观点是,要积极拥抱AI时代。转变观念,拥抱这个时代,主动积极去学习、体验、研究、思考,这是主动作为,首先要适应。第二个,主动应对挑战。不管是学校、学院还是教师层面,都应该积极去学习和适应,主动来应对挑战,行动起来。我本人的课程就已经开始用AI助教,自己正在建设融入AI的交互式数字教材,将会嵌入这样互动式的工具以及内容,都是跟AI有关的。这就是拥抱和主动去应对挑战、适应挑战,更是让挑战转化为自己课程教学与教材的新优势。

  第二个层面,我也在思考我们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什么。除了刚才提到的激发好奇心,激发出潜能,实际上还不够。我觉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思维、创新能力,这是最重要的。AI肯定有挑战,有所谓的冲击,但是我坚信,培养人离不开大学,离不开人。比如数学课程学习中深奥的、难于理解的概念,AI大模型答的未必对,就算答对了,那能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习、自己的理解掌握吗?是学生自己学到手的知识与能力吗?所以要告诉学生,我们需要善用AI,用AI来强化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很多文章或信息经常谈到对老师的挑战,老师会不会失业等问题。实际上,人工智能以后对学生的学习挑战更大了。我认为,对老师的挑战不是最重要的,我的观点可能与很多人不一样,我认为对学生的考验更大。我们最重要的是积极拥抱它,然后将人工智能转化为辅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办法,用它来赋能,变得更强大,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深刻理解“赋能”两个字,尤其是学生。如果依赖、滥用,那就不是“赋能”,可能就是反面。

  所以,人工智能对老师的挑战,在于老师有没有能力运用AI使得自己的教学在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思维能力方面,有更为有效的教学办法、有更高的教学水平。简单一点说就是,围绕怎么让学生学到“真本事”。通俗和形象一点说,AI被训练会了,但是那是属于AI的“本事”,学生自己懂没有?学生自己概念理解没有?思维能力提升没有?过度依赖AI给你解释、解答、推理,这不是赋能,这才是最真实的挑战。所以个人认为,人工智能对学生学习的挑战可能比对老师的挑战更大。师生要做的是赋能。

  中国教育在线:去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您如何理解教育家精神?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如何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您教书育人已经30多年,对我们青年教师有什么建议?

  黄廷祝:非常有幸,我参加了去年教师节在人民大会堂的座谈会。教育家精神从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它的丰富内涵,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很全面、很深刻。

  针对育人智慧,谈谈我的学习和理解,也谈谈自己做老师这么多年是如何实践的。育人智慧,基本上把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含义都涵盖了。直观地理解,就是我们老师要通过课程教学,运用启发式,或者是研究式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思维能力等等。还要润心。特别是课程思政,不能“两张皮”“硬融入”,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应该是业务知识的教学过程就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而且是润物无声的。我们老师真的应该深入来理解它,然后实践在课堂教学上。

  育人智慧,还要因材施教,唤起好奇心、激发学习与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应该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这样来实施,而且应该有培养方案。从我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有一些体会。从表面上看,我们在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实际上,潜移默化的也在教学生做人,这就是育人的一面。比如,我喜欢从新生的第一堂课的开始,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似乎就是老师跟学生一起开始做“研究”。数学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从来没接触过,我们一起来“研究”、来建立知识体系,通过每节课慢慢的“研究”和“建立”,这门课的科学知识体系,似乎是我们师生一起建立起来,一起研究出来的,这就是启智。既学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与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这就是课程思政,表面是在学科学,实际上在追求真善美。

  对青年老师,我之前做过十多年院长,经常建议青年老师,要热爱教学,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这两方面是不冲突的。科研促进教学,丰富的研究经历,可以促进教学与人才培养。所以不要以为教学会影响科研,也不要以为科研会影响教学,实际上两者是融合、一体发展的。这是我对青年教师最大的建议。

  中国教育在线: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电子科大举行,教创赛自2020年启动以来,全国1200多所高校,数万名教师(团队)参赛,影响力越来越大,获得了高校的广泛认可。您认为,教创赛的举办对于高校教师教学改革、高校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意义?

  黄廷祝:从第一届教学创新大赛开始,我就参与承办高校或者说发起高校的讨论,大赛越来越受到全国高校的认可和重视,这是非常好的一面,也是教创赛举办的一个重要意义。因为在大学,特别是在部属高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里,教师的科研任务很重,特别需要大家投身于本科教学,积极投入教学,还要热爱它、喜爱它。

  教创赛的理念就是要教学创新,通过教学创新或者教学改革,把课程做好,营造氛围,把教师的热情、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利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这个平台,为推动教学创新在全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需要这样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广大老师来投入到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大赛激发大家热情,真正地投入精力做教学创新,这是教创赛最大的意义。

  (以上为国家级教学名师、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廷祝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强国师说”栏目的访谈实录)

  本栏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策划、出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8-13 09:11: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9-29 10:06: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9-23 09:54: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8-26 0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