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诸葛燕 刘菁)为了深入了解浙西南革命老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实地探寻数字化改革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密钥,近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信息技术学院调研小队以“ 聚焦‘红绿融合’促发展,探寻‘数字赋能’奔共富”为主题,带着脑海里一直思索的问题,走进丽水缙云,开展浙西南革命老区农民经济状况与增收经验的暑期社会实践。
2021年3月,以丽水为重点城市的浙西南革命老区被列入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同年5月,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政治责任。2022年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支持丽水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数字密钥”好不好用?
调研小队带着问题来到大洋镇。据了解,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高山清凉小镇,也是种植高山茭白的绝佳之地。缙云茭白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声名远扬。早在2018年,当地茭白产业就开始接触网络直播、短视频等销售渠道,并与主要电商平台都有合作,还定期开展针对茭白种植户的电商培训。
镇里负责人告诉调研小队,“我们采取农旅结合的形式,拉长产业链,加以数字化手段,这样才会有助于产业发展与增收。”凭着被打响的知名度和高标准的质量产出,大洋茭白在网络上收获了大量的订单与口碑。目前,当地正在积极推进智慧农业项目,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带动农民收入增长。
村支书在做经验分享
大洋镇的万亩茭海
同样的情形还出现在缙云仙都景区。调研小队来到景区的民宿一条街,在丽水唯一5A级景区的加持与自媒体的宣传下,小队成员发现许多特产店铺成为网上追捧的热点。网红民宿“近云丽舍”一房难求,有的房间已经预订到了明年。数字化不仅带动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增长,还给当地特色品牌注入了有力宣传。
“数字密钥”用得好不好?
调研小队到访缙云县舒洪镇姓王村爽面博物馆。如丝细面千年传承,“触网”销售重焕生机。缙云爽面制作已有1300多年历史,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依托线上和线下等渠道,爽面已销售至欧洲多国和国内多个省份,2021年产值达2.4亿元,从业人员达7000多人,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调研小队在爽面博物馆里有访了当地的创业典范传统爽面继承人,他为调研小队详细介绍了爽面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工艺文化。当被问到是否用到短视频与直播带货时,继承人表示仍在尝试。短视频与直播带货是数字化时代的热门手段,但受限于网络娱乐化、地区文化差异、产品质检通过率低等问题,当地对短视频、直播等销售手段仍处于摸索阶段。
小队记者采访爽面继承人
小队记者与爽面师傅交流
在疫情持续的当下,当地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许多产业都选择转战线上,通过线上平台对特色产品进行宣传与销售。但调研小队发现,许多农民缺乏线上销售的知识与技巧,普遍存在“想用数字化手段,却又用不好”的困境。队员们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技术,对农民进行了视频制作、在线直播等技术教学,受到一致欢迎。从乡亲们的眼神里,大家看到了他们对数字化的渴望。
如何进一步用好“数字密钥”?
通过接连几天的走访,特色产业在数字化时代遇到的难题,引发了调研小队的思考。调研过程中,小队虽然在专业技术上给予了当地人一定帮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破解。比如,当地虽然开设了短视频与直播的培训,却不足以解决网络环境本身存在的问题,与顶流频出的娱乐类视频相比,在互联网平台上,助农类视频难以受到大众的热追与喜爱。
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传统特色产业在数字化面前优势不再突出,而且大多数产业都是“小作坊式”发展,缺少规范的生产标准与加工环境,产品难以通过质检,进而难以对外进行广泛销售。调研小队认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依托特色产业。而在数字化时代,必须导入青年人,才能继承和发展好特色产业;必须依托青年人自身专业优势,利用自媒体创造平台,加强对传统特色产业的宣传推荐,才能进一步激发社会大众对传统产业和产品的热爱。
缙云烧饼对此做了有益探索。烧饼协会的丁会长告诉小队记者:“政府扶持很重要,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人能够参与进来”。烧饼办成立初期,围绕“为老百姓增收致富”和“将烧饼打造成为对外宣传的金名片”两个初衷,借鉴其他成功产业案例,结合当地烧饼特色,制定了一个缙云烧饼发展规划。为树立缙云烧饼品牌,烧饼办开设了缙云烧饼培训机构,培养技能型烧饼师傅,并积极吸引青年人加入烧饼行业,联合学校开设缙云烧饼的选修课。
小队记者采访烧饼协会丁会长
小队成员合影
此行,调研小队收获颇多,也引发了许多思考。比如,调研小队担忧“传统产业无人继承”会成为遗憾。虽然乡村特色产业非常有发展前景,但前期投入高、回报低,缺乏对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吸引力,乡村特色产业的主力军仍是中老年人。小队非常希望政府能够支持并鼓励青年人返乡创业,打造“青年发展型”特色产业。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