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支教情缘一线牵 黔杭连心十年约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育赋能黔东南乡村振兴
2022-08-22 12:23: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守望相助的意义,是如此深邃和广博。它具有坚实的手和炙热的心,可以使漂泊四方的灵魂,紧紧拥抱在一起。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华夏儿女最大的智慧,便是将远方与他人都放在心间,在披荆斩棘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在无悔奉献中获得极致的喜悦。守望相助,直抵远方——这是一场目光与星光的相遇,也是一次爱心和善心的接力。杭州师范大学一行19名师生作为志愿者来到贵州从江县古坪乡高武村开展为期19天的支教活动已落下帷幕。这是杭师大师生支教团队来到黔东南州从江县高武村的第五年,他们为山区的孩子播下奋斗不懈的理想信念,用心灵沟通心灵,让青春点亮青春,搭建起一座黔杭两地的“连心桥”。

汇演圆满成功合照

  心系学生发展,匡助素能教育

  本次支教在课程设置上,采用文化课与素能课并举的方式进行授课,课程种类多达24类。包括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解错题难题。音乐、舞蹈、口才等素能课的设置,是在传统课程之外,关注与陪伴孩子们身心的快乐成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支教活动即将结束之际,为了给孩子们有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增加他们的自信,也为了展示支教老师们的素能教学成果,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支教老师们和高武村的孩子们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艺汇演。

  搭建语言桥梁,创建和谐祖国

  “书同文,语同音”历来是中华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然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环境的影响和条件的制约,说好普通话对于当地孩子来说实属不易。因此杭州师范大学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小分队的成员们从孩子们的兴趣和水平出发,通过两种方式让孩子循序渐进学习普通话。一、培养孩子们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只有习惯培养好了,孩子们普通话的水平才能有质的飞跃。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来说,说普通话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因此要让他们有时刻说普通话的习惯。支教老师们要求学生们在上课时必须使用普通话对话,并且采用普通话较好的学生与较弱的学生配对的方式,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玩耍中也进行普通话的锻炼。二、设置多种课程促进学生的普通话。口才课和戏剧课的设立旨在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学生们对发音的兴趣及纠正孩子们的语音问题。支教老师们在相关课程的开始都会以口部操的方式引入课堂,口部操通过嘴部动作提高发音能力,许多同学从刚开始因害羞不想做到后面开始比赛谁的动作最标准。训练普通话的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把效果达到极致,因此支教老师们设置了一系列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进行绕口令比拼,表演相关耳熟能详的电影片段等。

  眷注青年进步,共绘七彩未来

  此次支教活动中,杭州师范大学“百城石榴红”少数民族成长与就业小分队的成员们也参与进来。石榴红小分队不仅仅在学业上进行基础学科辅导和创新课程开发,还会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健康问题跟踪。支教老师们利用周末时间入户家访,充分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真实的情况,为每一个孩子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专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明确前进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支教老师黄今典在谈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意义时说到:“这个社会面临着许多的选择,而我们用怎么的方式过自己的一生是需要规划的。看清生涯发展的全局就能够预见许多问题,才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探询民族瑰宝,筑牢文化阵地

  黔东南的非遗资源灿若繁星,杭州师范大学耕远文化团队组织志愿者队伍,在文化传播的同时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深入了解黔东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并将在调研基础上进行挖掘、梳理,提炼与现代人文精神契合的文化内核,进行创造性转化,形成音频、视频、绘本、图书等多载体的联动转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此次支教活动正巧遇上苗寨的秋千节,团队成员们走街串巷,拍下节日的相关影像,入户采访村里的长辈,了解秋千节的历史和习俗。

队员们讲授丰富多样的课程

  支教长效机制的实现,需要年复一年的坚持。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并且在走出大山以后能够反哺家乡,余杭塘河边的杭州师范大学与都柳江畔的高武村结下“十年之约”。自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开展“温暖黔行”支教活动,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正是因为有种种的感受和体验,让我们把这项工作、这份实践一坚持就坚持了5年,在那个时候我们和高武村也达成了一个共识,我们希望这份约定可以一直用10年来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但是我相信10年不仅仅是一个终结,而更好的它应该是一个起点。”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钱珊如是说。

  杭师大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和从江县谷坪乡领导共同出席会议并观看表演

  教育的真谛是以真心换真心,支教老师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之上。老师们在每天放学后都会与孩子们一起走2.5公里的山路护送他们回家,并利用周末时间入户家访,充分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真实的情况,为每一个孩子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分别前学生来送鸡蛋

  “老师,这颗红鸡蛋送给你,你不要忘了我”“老师,我们的情感就像村里在建的风雨桥……明年你一定还要来教我哦”。在离别之际,孩子们送给支教老师们一颗颗代表祝福的蛋,一声声再见也牵动着所有支教老师的心。支教团队带队老师刘华章说:“我们走进大山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通过教育为这里的孩子点一盏灯、开一扇窗,让这里的下一代有致富振兴的‘金刚钻’。”这座沟通黔杭两地“连心桥”必会承载着无数的期望延至远方,连接着孩子的梦想之路、连接乡村发展的振兴之路。

文艺汇演表演曲目《爱你》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阵风吹开一朵花,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这次意义颇丰的支教之旅,传递着人文学子的心灵絮语,呵护着黔东南山区孩子们的稚嫩新苗。时代青年茂风华,传承精神谱新章。“惜取少年时”,值此百卉萌动、利刃新发之期,勇担时代重任,以萤烛末光增辉乡村教育,用赤子情怀补益黔地风光,乃青春之姿、吾辈之幸。未来,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支教小队也将笃实前行,用大学生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以守望相助的情怀书写青春华章。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