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唐新红校长寄语:读中国 读世界 读自己 杭州高级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顺利举行
2022-08-31 18:5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吴亚骏)8月31日下午,杭州高级中学举行2022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现场,校长唐新红作了题为《守好“红色根脉”,铸就“有幸青春”》的开学致辞。

  唐校长从“红色杭高”讲起,细数那些可亲、可敬的杭高先辈,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迹。

  如今奋进新时代,作为杭高人,应如何赓续“红色根脉”?唐校长向所有杭高人抛出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应做好三件事,即读中国,读世界,读自己。

  让我们一同品读唐校长的开学致辞,感悟杭高红。

守好“红色根脉”,铸就“有幸青春”


杭州高级中学校长 唐新红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新学期好!

  欢迎大家回到美丽的校园。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守好“红色根脉”,铸就“有幸青春”。

  杭高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被无数人称之为“红色杭高”。

  无数杭高人用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精神气质,不畏艰难险阻,胸怀家国天下,服务国家战略,心系社稷苍生,建构起关于“红色根脉”的杭高叙事。他们是如此可敬、可怀、可传,又是如此可亲、可爱、可感。

  杭高的语文老师陈望道曾在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本,留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佳话;我们的师生积极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的创建,俞秀松、施存统是其中的代表;我们的11位校友曾登上天安门城楼,亲临开国大典,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我们杭高的力量。

  抗美援朝那年,我们有307名学子投笔从戎,人数冠绝全省,学生张乙森牺牲于抗美援朝战场时,年仅19岁;大庆油田发现那年,主要发现者中有我们的校友李德生院士;首次登顶珠峰那年,我们的校友、当时年仅26岁的北大气象系教师邵子庆将生命永远地留在了珠峰北坡的7300米处。

  校友吴自良院士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作出贡献,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校友钮经义院士带领团队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曾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有乒乓球“五虎上将”之称的校友周兰荪,见证了中美“乒乓外交”。

  校友徐匡迪院士任上海市市长期间,亲身参与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建设,使浦东迅速成为中国的浦东、世界的新区;校友胡鸿烈积极助推香港回归,获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校友董石麟院士参与设计的“水立方”成为北京“双奥”的国家记忆……

  无数杭高人,经历了燃情的革命岁月,参与缔造了红色中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改革开放的春天,谱写当代中国的强国篇章……

  作为一所中学,在过去的123年里,杭高前行的脚步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轨迹相伴相随,休戚与共。

  那么,“先辈名贤”在前,“红色根脉”在身,如今我们应该如何赓续?

  百廿杭高,早有答案!

  首先,要读懂中国,学习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借助一部杭高史,可以部分窥见中国的百年变迁。当代杭高学子,要在了解杭高及百年党史的基础上,校准青春航向,把个人发展与祖国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用杭高学子与国同行的理想展望中国未来,把自己的才华、激情和热血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其次,要读懂世界,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经济复苏乏力,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当代杭高学子,需要有阅读世界的魄力,需要有理解世界的勇气,最终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成就青春华章。

  最后,还要读懂自己,在每一个新的学期全心冲刺,健康成长。作为杭高学子,应该读懂渗透在每一个杭高人血脉里的那种不甘平庸、精进不止、努力创造、勇做时代引领者的状态与干劲。一方面,我们要打造“科学、民主、求真、创新”的精神高地;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完善“善良、丰富、理性、高贵”的人格魅力。要不断提高美好生活的创造力,增强美好生活的感受力,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与冲浪者,最终,让守正出新、引领未来成为我们每一个当代杭高学子的自觉追求。

  同学们,你们在人生中最珍贵的年华遇见杭高。选择杭高,一生荣耀。直大方伯里开启百廿先河的最初校舍,“一师风潮”如黄钟大吕般的激情呐喊,明清贡院文脉绵延不绝的六百年时光,一代代杭高人艰难但却坚毅的求索脚步……就是所有杭高人永恒的精神图腾,更是杭高气质形成的精神“原乡”。

  新燕震翅,声传四方,今朝启程,

  砥砺前行。愿我们每一个杭高学子共同守好“红色根脉”,铸就“有幸青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

  谢谢!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