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校长张平文任院长!武汉大学成立重磅新学院
2024-12-16 13:54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据武汉大学消息,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12月16日正式揭牌!

  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武汉市副市长张忠军,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事民,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费成,为人工智能学院揭牌。全场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瞩目时刻。


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

  据悉,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学院将面向人工智能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武汉大学数智教育体系建设布局,深度整合学校优势力量和办学资源,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高质量发展赋能平台。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人工智能学院依托武汉大学优势学科和诸多重点研究机构的支撑,重点聚焦数理基础与数据科学、机器学习与智能科学、智能自然科学、智能社会科学等四大方面,力争在 “AI+理学”“AI+工学”“AI+医学”“AI+人文社科” 等前沿领域,实现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设有人工智能理论系、人工智能应用系、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已经建立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未来将加大拔尖人才引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自2025年起,在 “人工智能” 专业招收本科生,在 “智能科学与技术” 学科招收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 “电子信息” 学科招收专业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将积极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建立健全交叉人才培养新机制,不断培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技术管理人才。

  在成立大会上,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乘势而上、勇担使命,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学院,奋力打造全国产业发展新高地。


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致辞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指出,武汉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探索。作为全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单位之一,学校多年来摘得的累累硕果,都为今日人工智能学院成立,构筑起稳固基石、积累起丰厚底蕴。他期待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学科建设和科研机制,坚持开放融合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奋力答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大何为”的时代答卷作出新的贡献。


武汉大学校党委书记黄泰岩致辞

  会上,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作学院发展报告,就学院成立背景、学科基础、独特优势、建设定位、目标和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表示,学院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把握数智时代发展机遇,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突破学科壁垒,汇聚数智资源,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争做创新策源主力军、人才培养先行区,队伍引育增长极、重大创新生力军,为我国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作学院发展报告

各高校密集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实际上,随着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热门领域。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内的多所著名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024年4月27日,清华大学在113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我国计算机科学专家、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任院长。

  清华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和科研的单位之一。该校于1978年建立“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教研组,于198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于1990年建成全国首个以“智能”命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后,清华还相继成立了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智能产业研究院。

  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将立足国家战略布局,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汇聚顶尖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人才为主、兼顾“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瞄准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夯实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姚期智表示,学院将依托清华的综合学科优势和北京的产业发展优势,致力于建成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024年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未来科技对话会暨人工智能学院成立揭牌仪式在徐汇校区举行。

  人工智能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携手上海市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家级平台共同筹建的特区学院,将坐落于徐汇校区,学院秉承“用人工智能变革世界,用人才变革人工智能”的愿景,致力于与企业深度合作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产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原始科技成果,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

  学院将围绕核心基础理论与算法、底层架构创新与实践、垂直领域开发与应用等方向,组建科学家与工程师团队,开展涵盖人工智能核心的操作系统、编译器、底层驱动、框架、模型、应用等方面的全栈式研究。人才培养方面,贯通本硕博培养,多元化发展路径,致力于培养具有底层创新能力,能够引领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

  北京林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024年4月12日,农林院校首个人工智能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揭牌。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布局,北京林业大学将致力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在“人工智能+生态文明”领域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索,全面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表示,学院将充分整合学科优势资源,聚焦数字生态文明体系和绿色智慧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紧抓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研究、林草垂直领域大模型研究、人工智能交叉应用等科研创新主攻方向,为林草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新质生产力。

  未来,全校将做好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保障,助推北京林业大学成为绿色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队和排头兵。

  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2024年4月11日,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活动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举行。

  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由电子科技大学牵头,整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优质资源,在该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上组建而成。

  学院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将通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分层分类打造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促进人才培养从一校到多校多企、科技创新从单一团队到联合攻关的全方位融通,围绕产业发展所需,有组织地开展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直接赋能优质企业,全力打造重要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


  2024年4月,中国科大整合原大数据学院和苏州高等研究院数据智能学院(筹)资源建设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是服务于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前沿交叉理论及应用研究的高端人才培养单位。学院于2024年6月18日揭牌。该学院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学科,并建立相应的“科教协同”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有“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院将围绕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 AI for Manufacturing(工业智能),以及Embodied AI(具身智能 )展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中国科大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积极推动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生物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坚持举办RoboGame比赛二十余年。近年来,中国科大在机器人灵巧手、认知和自主学习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汇聚了来自全校相关学科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致力于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安徽特色的人形机器人综合研究平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

  该研究院将发挥中国科大多学科交叉优势,在材料传感、结构驱动、小脑(运动控制)、以及大脑(具身智能)等方向争取技术突破,获得标志性成果。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该研究院将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服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和普及。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024年6月1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同时发布“AI+先进技术领军班”,从今年起面向全国招生,旨在促进人工智能与各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培养“AI+”融通复合式特色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沈毅说,“领军班”将采取学科交叉、“课程+项目”等新型培养方式,促进人工智能与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并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化产教融合,优化“高校-企业-政府”人才培养生态。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已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机器人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早在1958年就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数字计算机,产生了国内第一个语句级智能拼音汉字输入法、国内首个全自动构建的中文知识图谱......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声、图、文”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学科特色,并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教学、科研和产业人才。

  去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由院士领衔的人工智能班,已招收20名学生,并推行本硕连读,受到欢迎。今年新设立的“AI+先进技术领军班”,将继续着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技能水平的AI领域人才。

  江西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9月16日,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数学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举行。

  江西财经大学校长邓辉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将信息管理学院拆分为信息管理与数学学院以及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是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服务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招”,是推动“三大转型”的“重要一程”。两个学院的分置,对于优化学科布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信息管理与数学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人才优势,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信息领域、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9月19日,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仪式暨学科发展战略咨询会在嘉定校区举行。据介绍,同济大学融合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学院,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这是学校优化信息学科布局、提升学科整体创新能力的又一改革探索。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在致辞中表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支撑领域,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回应时代所需和国家急需、全面开启信息学科发展新篇章、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提升学科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更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期待新学院进一步面向国家战略和科学前沿,加强人工智能、网络与分布式计算、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探索深层次学科交叉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为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中国学派,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从校方发布的消息来看,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虽然并未命名为“人工智能学院”,但其核心方向也是围绕人工智能领域。

  早在2017年,中国就制定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为此,中国大力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策源地,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布局,责无旁贷。

  近年来,我国已有多所高校先后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早在2017年就开设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学院;南京大学也在2018年开设了人工智能学院,由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周志华教授任院长;北京大学于2021年开设智能学院,院长是世界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教授;此外,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理工强校也纷纷设立人工智能学院,甚至以人文社科为主要方向的中国人民大学也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高尖端学科,涉及了数学、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哲学和认知科学等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知识。又可与各专业领域结合为“智能+”新兴交叉专业,有着广泛的适用领域和就业方向。加之各高校的学科优势和发展方向各有不同,由此,各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各有侧重。

  机遇背后必然有挑战。作为国家战略布局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无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另一方面,如上所说,作为一门多领域交叉的新型尖端学科,人工智能类专业对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科特色,乃至生源质量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期待各高校能够在充分挖掘自身特点和办学资源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学院办出质量、办出特色。

45所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

(不完全统计,排名不分先后)

  1.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北京大学-智能学院

  3.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4.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5.北京林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6.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

  7.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8.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9.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10.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11.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12.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13.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14.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15.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16.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17.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

  19.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20.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22.重庆邮电大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23.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24.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6.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

  27.湖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8.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29.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

  30.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

  31.山东科技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

  32.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

  33.天津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34.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

  3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36.长春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3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

  38.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

  39.福州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40.浙江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41.同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42.烟台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43.清华大学&南京市-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

  44.江西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45.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