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赵蕾 朱有祎 王丽)“孩子以前不太愿意说话,自从参加了你们开展的传统文化志愿活动后,性格变得开朗起来,愿意表达自我,真的非常感谢你们!”这是一位家长写给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廖英姿的感谢信,信中对廖英姿及其团队开展的艺术志愿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孩子打开传统文化之窗
廖英姿所处的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长期对接杭州市湾南、九堡、云滨等几个社区,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而作为志愿者的一员,只要有空,廖英姿每周都会组织并参与学院举办的志愿活动。她面向孩子们,开展剪纸、手工和国画等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手把手教孩子们练习毛笔控笔、学习剪窗花,采用让孩子自己动手的方式,引导大家进行创作,并向孩子们介绍“掐丝珐琅”“秦淮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是没有声音的,它又是有声音的。通过手中的画笔,孩子们可以将自己隐晦羞涩的情感在画面上直观地表达出来。令廖英姿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孩子所画的“千里江山图”,孩子看待传统文化画作有其独特的视角,他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把头脑里的画面落实到笔下,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线条简单的画作。
在被问及与传统文化结缘的契机时,廖英姿回忆道,小时候家乡文化礼堂的戏班子、龙灯还有外婆手中的瓯绣都深深地吸引着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却慢慢地从家乡消失。热爱传统文化的廖英姿下定决心:“我要把它们找回来!”
“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延续要从娃娃抓起。”廖英姿告诉记者,经历过高中集训式的艺术学习后,她发现学校对艺术培养的模式固化,多数为应试教育;社会上美育的培养模式同样趋于传统机械,传统文化在孩子当中普及度不高。
进入大学后,廖英姿决心要打破固化的美育教育模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三年来,她带领7所高校400+志愿者于103个社区开展各类美育志愿服务,举办了上百场艺术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廖英姿还发现一个问题:两幅画,一幅是颜色艳丽的,一幅是素雅的,大部分的孩子会选择颜色艳丽的。 这一现实问题反映了如今西方文化的流行与中式审美的缺失。“中式审美如何进入孩子们心里面去,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廖英姿说。
核酸亭蜕变为传统文化的“流通站”
在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廖英姿发现,几乎每个社区都会有几座疫情时期留下的核酸亭,但基本都是闲置状态。“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全杭州共有三万多个核酸亭,斥资近八亿元。这些闲置的资源如果不充分利用,将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廖英姿惋惜地说道。
经过与老师和社区的沟通协商,她决定对核酸亭进行改造,把核酸亭打造成传统文化的“流通站”。廖英姿与团队利用双休日时间,带着沉甸甸的颜料与画笔来到社区美化改造。他们经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站到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一个核酸亭的改造往往要花费3个双休日,但团队是她坚实的后盾。团队成员间实行“接力工作”,累了的成员就去休息,休息完再来接替工作的成员,这样一来,改造的工作便能够一直进行着。工作结束后,老师也会加入团队的复盘会议,与成员一同进行头脑风暴,结合每个社区年龄结构、文化等人文特色,给出专业性意见,不断精进改造方案。
在他们的努力下,共有十六个核酸亭改头换面,从灰溜溜的铁皮箱子变成了五彩斑斓的传统文化流动课程的方寸小屋。目前,新的核酸亭面向各个社区的居民,开设水墨纸扇、“用阳光画画”——蓝晒体验活动等传统文化课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开设课程的可以是像廖英姿一样的高校学生,也可以是社区自发参与的居民,实现了传统文化在社区的流动。
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廖英姿收到了百余封来自居民和居委会的感谢信。“活动很有意义!”“家里的老人小孩都很喜欢!”……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所愿所需、所想所盼。“先前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只能在固定的几个场所。新的核酸亭让传统文化活动流动起来,只要社区有我们改造的核酸亭,活动都能开展!”廖英姿说。
创新国潮服饰引领z时代
此外,廖英姿有着更广阔的理想,那就是让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从社区走向国际,把中国潮流做成国际化潮流。
目前,以95后、00后为主的Z世代人群正在慢慢影响着国内消费市场,成为消费市场中一个核心推动力量。Z世代追求自由,需求独具个性化,廖英姿把握Z世代特质,抓住国潮服饰机遇,以Z世代设计满足Z世代需求,搭建联系创意端与产业端的“不吞”平台,创立“以创养创”的运营模式。Z世代的创意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将年兽和兰花等传统元素设计在服饰之中,强调纯色简约的中式风格,引领中式潮流。借助“不吞”这个载体,Z世代的设计师可直接将作品放到平台上,供商家挑选,实现创意端与产业端的直接对接。
廖英姿提到,平台的筛选工作量较大,除了机器进行的算法筛选外,还需要人工筛选。筛选一个风格组别的设计,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廖英姿和团队的人坐在电脑前,要几个小时持续集中注意力,经常头昏脑涨。有时一个设计元素需要综合三个人的意见,才能审核通过,最后呈现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两年多来,平台已经推动22家国潮服饰品牌成功出圈,助力超6000名自由设计师创意变现超3000万,带动就业人数1万+。该项目也得到了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教授的高度评价:“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国潮服饰创意元素IP开发的孵化器,展现出强大的新生力量,为潮牌设计元素创意变现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参考指引!”
廖英姿笑称,一路走来,有温暖贴心的学校和学长学姐的支持与陪伴,是她的幸运。浙江财经大学在她开展艺术志愿服务和创立平台等方面给了很多帮助,学院在创赛期间为他们联系陈静、张克俊等专家提供每次2小时的指导,学校还提供资金助力其创立平台,黄丽娟学姐创立的杭州不吞服饰有限公司也为她搭建了艺术创业的平台。
未来,廖英姿要继续坚持开展艺术志愿服务,扩大受众面,希望从小孩到老年人,都能够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继续扩大中国潮流服饰领域,突破Z世代的限制,让更多年龄段的人接受和喜欢中国潮流服饰,把中国潮流做成国际潮流。
“如果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换身份了,或者我不能做了,也希望这种模式在别人身上一代又一代地实现。”廖英姿坚定真诚地告诉记者。她希望传统文化能够薪火相传,迸发出时代的活力。文化不息,传承不灭。
(责任编辑 吴文建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