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打破校史!北京林业大学发Nature正刊
2025-02-05 10:59
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据北京林业大学官微消息,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庾强教授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3个国家19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在Nature发表最新科研成果,发现了中美草原生态系统截然不同的干旱敏感性,并揭示了响应机制。该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对长期干旱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草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庾强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兴国教授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Melinda Smith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董世魁教授、顾倩博士为共同作者,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为第一单位。据悉,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0多年来首篇Nature正刊论文。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78-7

  极端干旱通常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进而削弱自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不同类型的草原在经历多年极端干旱时,这种负面影响会有多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随时间如何变化尚不清楚。

  该研究通过极端干旱联网实验模拟了连续四年生长季干旱(降雨量减少约 66%),比较了欧亚草原和北美草原各六个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干旱敏感性。发现在欧亚草原中,干旱导致植物地上生产力大幅下降,下降的程度随着干旱的年限而增加,表现为累积效应;而北美草原中,植物地上生产力的下降幅度较小,下降的程度随着干旱的年限没有显著增加,表现为适应效应。干旱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在欧亚草原从增加转变为降低,但在北美草原则从降低转变为增加,这些不同的变化是由非优势物种的变化驱动的。物种丰富度尤其是非优势物种的丰富度相反的变化,导致欧亚和北美草原具有截然不同的干旱敏感性。

  该研究结果表明,欧亚草原对极端干旱的敏感性高于北美草原,而非优势物种在决定极端干旱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