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张福利:高质量就业,已成为家长和学生的共同期待
2024-12-12 09:35: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高教前沿》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湖南信息学院校长张福利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建议等问题分享了观点。

  中国教育在线:近日,教育部公布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规模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您如何看当下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形势?

  张福利:11月1号,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了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文章指出,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对我们就业战线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和新使命。

  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就业创业研究工作,对我国应用型大学思想进行了多年探索和实践研究,也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定了TOPTECHER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特别是担任诺奖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主任后,对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就业育人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我认为有两个方向一定要把握好。

  第一,现在的就业工作出现了新的供给侧改革。比如,今年的高考招生出现了很多好学校或好专业没有招满的情况,这也代表着,家长和学生对未来这些专业在就业不看好。现在很多家长、学生对高考报考的专业非常理性,对市场情况、就业形势做了充分的分析。根据我的总结,供给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学历认同到能力认同的转变;二是从学业认同到就业认同的转变;三是从成长认同到成才的转变。这三个转变,反映出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能够就业、能够高质量就业,已成为家长和学生共同的期待。

  第二,我们不可回避的是,AI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认为主要的影响有几个方面。

  其一,AI时代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应对未来工作岗位对大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需求。根据相关就业情况研究报告,与2022年、2023年相比,今年的调查结果有三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有了新变化,出现了对学生忠诚度、价值观、沟通能力、执行力等方面的要求;第二个变化是企业对学生的学历要求在逐年下降,对能力的要求逐年上升;第三个变化,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的要素排序中,薪酬待遇、福利待遇排在前面。从这三个方面综合情况分析,就业的供给侧发生了新变化。

  其二,学生进入学校后,应该培养他们什么样的能力。AI时代,大学生有两种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一个是“软能力”,包括情商、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另一个是“硬能力”,即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现在企业除了要求学生要有超强的专业能力,对学生的“软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所以我们要统筹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机交互等工作岗位的新要求,特别是信息化素养和人工智能运用能力等等。在教学内容上,AI时代的教学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思维模式、情感、价值观、素养等隐性知识的习得与传授。

  其三,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讲, AI时代未来的就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所以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利用所有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软能力,建强自己的硬能力,以适应用人单位对岗位需求的新变化。

  其四,从高校教师端来看,教师的定义和角色也发生新的变化。目前,我把教师的职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叫做“教者”;第二个是“激发、唤醒、点燃”,也叫做“育者”;AI时代到了第三个阶段,即“构建、组织、引导”。教师未来将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情景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湖南信息学院校园风光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考公考编还是找工作,您对大学生们有何建议?

  张福利:从大学生本身来看,我想,第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不是因为社会上没有岗位,而是大学生就业观出现了问题。我一直在呼吁全国高校,一定要把大学生的就业观培育作为就业的第一课。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做了很多尝试,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把“三前置”纳入就业育人的全过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前置、就业体验前置、专业认知前置”。作为学校,一定要告诉学生未来就业方向是什么?如何做好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怎么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就业能力。从就业观来看,我比较提倡的是先就业后择业。很多学生对工作有很高的期望,但社会上未必能马上提供这样的岗位,所以要先就业后择业。另外,从就业供给侧来看,三四线城市有大量的空闲岗位,而有些学生不愿意选择三四线城市。所以在就业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家国情怀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一线、偏远地区、三四线工业城市去就业。因为这样选择,竞争力小,恰恰能给刚毕业大的大学生更多的成长机会。

  第二,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但从就业大市场来看,我们要坚定信心,在就业上做充足准备工作,在提升“软能力”的同时强化“硬能力”。从2024年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趋势看,更强的专业技能、更综合的通用技能是就业的“金钥匙”。

  中国教育在线:数据显示,北大部分院系升学深造率超80%。升学深造,现在是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今年考研季,多所高校发布鼓励学生升学深造的措施,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张福利:从近三年的考研情况来看,招生计划逐年在增加,特别是专业硕士的比例增长是显著的。

  对于是否考研,我认为,大学生要根据个人的学业发展、成长路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些学生是适合考研、适合学业深造的,这部分学生一定要提前准备。我做了17年校长,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接触了全国各地很多学生,部分同学到大三的时候才想起来考研,准备的工作是不充分的。如果制定了学业深造的规划,那一定要早动手,从大一开始积累,大二进入系统学习,大三有针对性冲刺,最后在考研中一举夺魁、顺利上岸,这是考研的路径。还有一部分同学不太适合考研,这部分学生,一种是高考的数学、外语等课程基础分比较低;一种是对未来就业或学业深造,一直“打问号”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我建议要做两手准备,一是考研的考试科目按计划学习,二是多参加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项目,有合适的岗位时可以先就业,在就业之后再选择学业深造。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从大学生的发展路径来看,“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有些学校鼓励一部分大学生考硕、考博,但是这条路并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不同,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规划,做好两手准备。如果考研失利,要及时就业;如果选择了学业深造,要提前做准备,争取一次“上岸”。

  (本文系湖南信息学院校长张福利在第62届高博会“高教前沿”栏目的访谈实录)

  本栏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策划、出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11 09:21: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10 09:05: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08 10:09: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06 0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