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马新宾:深化新工科建设,培养国家战略人才、行业紧缺人才
2024-12-15 10:30: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高教前沿》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日前,天津大学原副校长、新疆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马新宾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新工科建设、工程人才培养等问题分享了天大的探索实践。

  中国教育在线: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尤其是工程教育强国的重要一极。天津大学作为本次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大会的主办单位,在新工科建设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和实践?

  马新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并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彰显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中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反映出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大价值。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标志着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上升到崭新高度。

  我们都深刻认识到,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世界科学中心的更迭、国家经济持续繁荣、人民生活持续向好,都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大国崛起的进程,与人力资源的开发相伴随,世界强国无一例外都是高等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我们相聚山城举办第七届工程教育大会,共话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工程教育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路径。

  天津大学作为本次工程教育大会的主办单位,也是在国内最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院校之一,坚持走在工程教育改革实践的最前线。目前,天津大学正在大力推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发布实施了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通过深化新工科建设,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深入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与此同时,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四个面向”,天津大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推动组建了一批跨学科、跨界融合的集中攻关平台,汇聚大团队、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如,天津大学正在建设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是中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建设的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是全国首批三所之一。同时,天大正在联合储能行业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储能技术的交叉学科研究和产教融合探索,打通储能领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为国家培养能够引领储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和科学家。


天津大学原副校长、新疆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 马新宾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亟需迭代创新。与传统人才相比,新质人才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新质人才更是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核心驱动力量,与会专家和参会人员对此达成强烈共识,工程教育改革需持续深化。

  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紧缺工程人才培养。要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培养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

  二是落实教师“旋转门”机制,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工科教师人工智能素养规范和标准,明确工科教师智能素养的基本维度和能力要求。

  三是持续强化学生工程实践,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开展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重构。

  四是主动拥抱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学要素迭代创新。系统化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工程教育教学活动向场景化、沉浸式和交互式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工科院校是我国工程教育和工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我们也期待携手兄弟高校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津大学校园风光

  本栏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策划、出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13 09:18: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12 09:35: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11 09:21: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10 09: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