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浙江大学与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社科联共建浙江大学杭州文化研究中心(杭州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进一步深化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的实际行动,是进一步发挥校地优势、深化校地合作的创新之举,也是杭州文化建设发展征途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郭华巍,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见证签约,并与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教授罗卫东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来虹,杭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周国如,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代表三方签署《共建浙江大学杭州文化研究中心(杭州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协议》。
郭华巍向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作出了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战略部署。杭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始终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双重使命,而杭州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对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的重要回应。研究中心应肩负理论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多重使命,致力于打造文化研究、咨政服务、人才集聚和话语传播的高地,充分挖掘杭州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意义、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为杭州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撑。
黄海峰在讲话中指出,浙江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等领域有着深厚基础,杭州则是历史文化名城与创新活力之城的结合体。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强强联合,将推动杭州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希望研究中心要打造杭州文化研究阐释的大平台,进一步挖掘好杭州文化的富矿,形成具有中国气派、浙江韵味、杭州特色的文化研究体系;要打造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主阵地,充分利用杭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研究成果,推动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致力于成为立足杭州、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开放型国际化学术研究传播平台;要打造人才领域和成果应用的助推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杭州文化建设事业,推动杭州文化研究联盟的发展,为杭州加快建设一流历史文化名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周江洪指出,杭州历史悠久,文化韵味独特,在全球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杭州在数字经济、智慧治理等方面领跑全国,同时在历史文化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积极开拓新路,浙江大学将与杭州市进一步深化市校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杭州文化研究。他指出,要明确中心定位,突出特色亮点,聚焦城市文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创新性和独特性研究;要体现学术优势,强化学理研究,构建城市文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要坚持品质导向,树立高端品牌,广泛吸纳海内外高端人才,产出一批有高学术品质、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要提升国际视野,注重国际传播,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提升杭州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度;要坚持多方合力,加强协同,特别是校地联动、校校联动,为杭州文化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研究中心主任罗卫东表示,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解码杭州文化基因,激活创新动能,以文化之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将立足国家战略,深挖文化基因的“根与魂”,聚焦溯源、解码和把握杭州文化的“根脉性”“标识性”与“现代性”三大维度;聚焦创新转化,激活文化传承的“时与势”,通过范式、路径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激活文化传承;赋能名城建设,彰显文化研究的“为与效”,从凝聚力、创造力、辐射力、保障力、贯穿力和融通力六大方向开展研究,为杭州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根据协议,研究中心将由浙江大学、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社科联共建,三方将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杭州市的资源、地域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浙江大学的学科、人才、科研和国际交流优势,共同推动新形势下杭州文化研究,打造一个立足杭州、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学术研究传播平台、学术思想重镇和新型智库。
杭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应雪林,拱墅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应巧华、浙大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叶桂方出席仪式。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彦主持仪式。浙江大学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社科联、市文研委相关成员单位及拱墅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杭州市部分文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代表等参加上述活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