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王阳:增强主体作用 夯实现代化建设技能人才支撑
2025-02-19 17: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技能人才是联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的关键要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技能人才,多次对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24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强调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近日,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九项重点任务,从四个方面支持企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激活各类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促进职工增技、技能增收、企业增效。

  一、提升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

  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是稳岗扩岗、开展技能培训、促进职业发展的主体。然而,当前部分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依然不高,培训投入偏少,培训内容存在随意性。为此,《意见》提出了两项重点任务。

  一是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意见》要求,打造以产业链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为主体,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培训机构、技能评价机构、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健全技能岗位标准体系。

  二是支持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意见》要求,统筹利用多渠道资金资源,依托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支持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二、支持企业选用培养评价技能人才

  科学有效地做好技能人才“选、育、评”工作,既关乎当前的发展质量,又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是将人才队伍潜力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的关键要务。然而,当前部分行业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培养评价标准模糊,制度机制僵化。为此,《意见》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大企业技能人才供给。《意见》要求,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摸清重点行业企业用工需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目录、就业需求目录。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的项目化显性化培训模式。

  二是大力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意见》要求,支持企业参与工学一体化、现场工程师培养,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招工招生一体、入企入校同步、企校双师联合、工学交替培养学徒。引导支持企业按需设立学徒岗位。

  三是支持企业数字人才培育。《意见》要求,聚焦大数据等领域挖掘培育新的数字职业序列。支持数字领域龙头企业参与开发国家职业标准等。实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支持“智改数转”企业以订单、定制、定向、项目化培训等方式加强数字人才培养。

  四是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意见》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可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由企业直接认定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可直接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面向生态链内企业职工开展技能等级评价。

  三、强化以技“提薪”“受奖”制度机制

  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是技能人才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部分技能人才工资待遇低,职位上升难度大,职业荣誉感不强。为此,《意见》提出了两项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意见》要求,指导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引导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岗位分红、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办法。

  二是加强企业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意见》要求,政府特殊津贴等评选和荣誉向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结合实际将企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引进目录和城市直接落户范围。

  四、夯实技能强企的资金和组织保障

  资金和组织保障是做好技能强企工作的重要支撑。为此,《意见》提出了一项重点任务和一项要求。

  一是强化技能强企资金保障。《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多元经费投入机制,按规定落实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通过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产业引导基金、职工个人付费等多种渠道筹资。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各级人社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在资金、项目、金融等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政策协同,凝聚工作合力。有关行业部门抓好行业企业技能人才工作,宣传推广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作者:王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2-18 17:12